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09  浏览次数:242
核心提示:沙门氏菌病一般都是雏鸡发生率较高,在雏鸡养到34天后出现大批的死亡,死亡高峰可持续到10天前后,然后慢慢减少。病雏表现:畏寒

沙门氏菌病一般都是雏鸡发生率较高,在雏鸡养到3—4天后出现大批的死亡,死亡高峰可持续到10天前后,然后慢慢减少。病雏表现:畏寒、怕冷,聚堆,尖叫,粪便稀,肛门上常被白色粪便糊住,羽毛逆立、无光泽,腿爪干瘪,消瘦、无肉、皮包骨。耐过鸡只生长缓慢,体重轻,个头小,且体质脆弱,抵抗力低,极易引发其他疾病。
剖检变化:
病死鸡肝大、脾大、肾大,肝脏质脆、发黄,有针尖大的小白点,脾脏发紫、发黑,也有小白点,肾脏发紫、充血。肺部坏死、心肌上有大小不一的白色结节。盲肠里充满干酪样栓子(及类似于盲肠肝炎),卵黄吸收不良,有的卵黄变性,成为硬块儿或者粘稠液体。随着日龄增长,死鸡减少,病鸡(带菌鸡)肝脏肿大,发硬,有的花肝有的铜绿色,脾脏肿大或萎缩,肾脏肿大,病鸡消瘦,由于采食不正常肠道极细、没有内容物。
综合论述:
本病带给养殖户最大的危害有两点:第一、比较难治。因为抗菌药对沙门氏菌的敏感度非常差,敏感药物很少,且沙门氏菌又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治疗起来相当困难,死亡率极高,3—5天也不能控制病情。第二、耐过鸡长期带菌。在雏鸡治愈后,病鸡就长期隐性带菌,直至出栏。病鸡生长缓慢,与正常鸡体重相差悬殊,造成出栏时鸡群不均匀,影响收益。而且平时还会不断地出现零星死亡,使养殖户束手无策。若是饲养管理到位,环境好,还可以平稳的养到出栏,若是相反则更易引发其他疾病,致使其他疾病的治疗也相当困难,从而更加烦恼。
四、综合防治:
基于以上的这些特点,我们对待沙门氏菌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
1、雏鸡发现沙门氏菌应该及早淘汰阳性鸡,对已发病的鸡群不抱有彻底治愈的想法,在采取敏感药物治疗大群的同时,挑出发病鸡全部淘汰,不能舍不得。因为带菌鸡即使治好也不会长大,不但带不来经济效益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若是发病严重就该全群淘汰,重新进雏。
2、 正确的分析和诊断病情,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治疗。不能乱用药,以免耽误病情。目前实践当中对沙门氏菌敏感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头孢喹诺、丁胺卡纳等。这些应该是首选。
3、 加强饲养管理,对温度、湿度、通风的控制要更加严格、精细,一定不能让本来抵抗力就低下的鸡群再染上其他疾病,否则将非常麻烦。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