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是由B亚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它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目前在世界上普遍流行,是我国三大重点控制的疫病之一。马立克氏病毒毒株种类、剂量、感染途径、宿主状态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等很多因素都可影响马立克氏病感染的强度和造成损失的程度。受害鸡群发病率一般在25%一80%不等,死亡率10%以上,严重时甚至全群覆灭。采用疫苗免疫接种可以控制或减少MD的发生,但不幸的是免疫保护并非完全有效,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鸡群免疫后发病率仍高达10%一40%,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养鸡户的头痛事,不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又因无良好的防治方法,备受兽医同行们的广泛关注。
1. 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鸡马立克强毒早期感染2006年12月,苏北某孵化场出雏8000只小鸡并于1日龄免疫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2羽份/鸡。第二天由两个养殖户购回饲养,其中一家购4000只苗鸡,当饲养到80-140日龄期间,有部分鸡出现食欲下降、消瘦、鸡冠发白以及部分神经症状,并发生死亡,经兽医解剖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该养殖户共死亡约1000只鸡,死亡率约为22%。而另一养殖户同时购回的4000只鸡生长正常。显而易见,发病鸡群早期感染了鸡马立克强毒。虽然雏鸡在1日龄接种鸡马立克疫苗,但2周后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自然环境中鸡马立克病毒毒力有增强趋势江苏苏中地区有个孵化场,从1994年建场开始,就使用HVT苗,2006年开始部分使用CVl988液氮苗,多年来他们苗鸡的马立克氏病发病率在1%~2%左右,可是在2007年6—12月期间共出售10万只苗鸡,马立克发病率上升到5%一6%左右,而同时期对江苏其它五个市、县走访调查未发现保护率下降问题。因此该地区自然环境中鸡马立克病毒毒力有增强趋势,也可能有马立克病毒的变异株存在。
2. 绿脓杆菌的感染
2005年福州地区、聊城地区,2006年海安县,2007年连云港市等都发生过雏鸡接种疫苗后感染绿脓杆菌事件。每年都有1例一2例发生,一般情况是接种HVT苗10小时一24小时后,苗鸡大面积发病死亡,死亡率少则20%,多则60%以上,不注射苗的公雏则无死亡。发病鸡解剖症状为,颈部或腹部皮下有胶冻样黄色水肿液,心包积液,心外膜出血,肝脾肿大,脑水肿出血等,这是由于注射所使用的器械消毒不彻底造成的,另外环境的污染,如雏鸡的垫料刺伤也可感染绿脓杆菌。
3. 母源抗体干扰
HVT疫苗自1979年问世以来,分别发生过两次较大范围的免疫失败案例,时间是1997年和2004年前后,反映较多的地区是广东地区,这里除了其他原因外,母源抗体的干扰也是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其它因素
在我们所接触一些案例中,还有一些造成免疫失败的其它原因,有的保存不当,运输贮存过程中冷链的破坏而造成效价降低;有的使用不当,如不用马立克苗的专用稀释液,用生理盐水等来稀释苗,有的在专用稀释液了如抗菌素等药物,从而改变稀释液的pH值和渗透压,严重影响疫苗效价;还有的虽然按要求稀释,但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都影响免疫效果。另外鸡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传染性贫血、鸡白痢、球虫病等都可能造成免疫抑制。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