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规模猪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与防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27  来源:未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93
核心提示: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生产中发生于猪的病例较多,特别是自2001年之后,该病在我国出现了大面积流行,目前已经成为养猪过程中的一种常发病。虽然人们对该病的认识较早,病原也早已得到鉴定,但其病原附红细胞体的种属分类问题却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其大致经历了寄生虫、立克次氏体等几个阶段,目前被划分为支原体属,称为猪嗜血支原体(Mycoplasma suis)。该病发生时主要吸附并破坏猪的红细胞,从而引起感染猪的相应病变。一、流行特点研究发现附红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生产中发生于猪的病例较多,特别是自2001年之后,该病在我国出现了大面积流行,目前已经成为养猪过程中的一种常发病。虽然人们对该病的认识较早,病原也早已得到鉴定,但其病原附红细胞体的种属分类问题却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其大致经历了寄生虫、立克次氏体等几个阶段,目前被划分为支原体属,称为猪嗜血支原体(Mycoplasma suis)。该病发生时主要吸附并破坏猪的红细胞,从而引起感染猪的相应病变。

一、流行特点

研究发现附红细胞体可经口服、伤口、皮下、呼吸道及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发生传染,其中蚊虫叮咬在该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或许是导致该病在夏秋及降水较多的季节多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猪场在即将达到来的高温季节应加强对该病防控的重视。附红细胞体能够感染各年龄段猪只,如母猪、仔猪及生长育肥猪等,但其对生长育肥猪的危害在临床上报道的发生案例最多、仔猪发生后的死亡率最高。

二、发病表现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其首先会吸附于感染猪的红细胞表面,然后通过特异性物质的释放逐步破坏红细胞使其失去原有的功能以致破裂溶血。其感染后的前期多为隐形感染,潜伏期短,在感染动物体内的繁殖周期为14-16h。临床表现主要为感染猪只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白细胞增多;猪只外观贫血、黄疸和发热。杨猛研究发现患病仔猪肝、脾和淋巴结等器官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红细胞破裂增加;患附红细胞体病仔猪的贫血属于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大量破坏以及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细胞的大量变性、坏死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除上述主要症状外发病猪可能还会有如下表现: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仔猪皮肤上特别是腹部皮肤有小的出血斑点;育肥猪多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症状即外观皮肤潮红、毛孔出有针尖状红斑。

发病猪或死亡猪剖检后的肉眼可见病变为黄疸和贫血。主要表现为皮下组织、黏膜、脂肪和脏器显著黄染,常呈泛发性黄疸;肌肉色泽变淡,血液稀薄呈水样,凝固不良;淋巴结肿大,潮红、黄染、切面外翻;胸腹腔及心包积液;肝脏肿大、质脆,呈脂肪变性、土黄色;胆囊肿大,含有浓稠的胶冻样胆汁;脾肿大,质软而脆;肾肿大、呈土黄色,包膜下有出血斑;膀胱黏膜有少量出血点;肺肿胀;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出血黄染,有少量针尖大出血点,心肌苍白松软;软脑膜充血,脑实质松软,上有针尖大的细小出血点,脑室积液。

如果猪场自身有条件或将病变器官送实验室进行组织学观察,则可见到的组织学病变表现为肝实质灶状坏死,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肝小叶间胆管扩张,有含铁血黄素沉着;脾小体中央动脉扩张充血,滤泡纤维素增生;肺间质水肿,肺泡壁增厚;心肌变性;脑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间质增宽、有浆液性及纤维素性渗出,脑软膜充血、出血,有大量白细胞堆积,其中以小脑最为严重。

三、诊断方法

由于该病已经发生时间较长,因此目前临床上养猪人员特别是兽医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或剖检症状的结合就能实现对该病的诊断,但由于目前猪病发生混合感染的增多以及规模化猪场对疾病诊断结果准确性的要求,所以诊断时为了提高准确性可以使用一些实验室方法。

该病发生以来,临床案列报道中使用最多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血液压片检查和染色镜检,这两种方法可以统称为传统光学显微镜检查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投入成本低的特点,但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一些其他方法应用于该病的诊断中,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间接血凝试验(IHA)、荧光抗体实验等,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要好于传统光学显微镜检查,且受操作人员的主观影响较小,但存在硬件投入较大以及对操作人员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基层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不过随着人们对这些方法的改进以及养猪人员学历水平的提高,相信在未来不久这些方法将成为生产一线应用的主要方法。其他如DNA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等,由于目前实验室研发阶段尚未达成一致,所以其距离大范围临床应用还需要很长时间。

四、预防控制

与其他传染病不同,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以使用,处于研发阶段的疫苗类型多为一些基于基因工程原理的疫苗。吕舟等人对白油佐剂、弗氏佐剂、明矾佐剂和铝胶佐剂对其研发的猪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白油佐剂免疫增强效果最好。由于疫苗的研制周期中需要历经多个效果验证阶段,因此其研发时间长,所以当前针对该病的预防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有效疫苗的快速出现。

由于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特性和其自身特征,导致目前现有的很多药物对其无明显治疗效果或效果较差,人们在与该病的长期斗争中发现仅有一部分药物对该病具有明显的防控效果。王婧对8中不同药物对附红细胞体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吖啶黄效果最好,但需要较高浓度才能起到抗猪附红细胞体的作用,其次为强力霉素和贝尼尔有一定的抗猪附红细胞体作用,其他药物无作用。这一结果与当前临床应用的药物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吖啶黄和贝尼尔由于副反应较大,已经很少在猪上应用,强力霉素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药物。因此我们建议猪场为了更好的防控该病可以给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定量的强力霉素(5%)(即回盛公司的附优特乐)。

 
关键词: 养猪 饲料 养猪人 动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