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和流行,但以秋、冬季和初春寒冷,天气变化剧烈,鸭舍地面潮湿和育雏舍温度过低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增高发病率。南方地区7-9月份气温过高,热应激大,本病容易发生,比较多发。
主要症状和剖检病变
1、鸭大肠杆菌病 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性脐炎、大肠杆菌性肝炎、脑炎、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输卵管炎及卵黄性腹膜炎等病型。
(1)、大肠杆菌性脐性 先天性或后天性卵黄囊感染,或者在孵化中死胚,或者出壳雏鸭大肚脐、体表潮湿、脐环发炎,水肿、皮下胶液浸润。病雏衰弱、行动迟缓、呆滞、腹泻、稀粪污染肛周绒毛(建议甩死后,无害处理!)剖检卵黄未吸收。卵黄囊形状不规则,内容物半液状,黄绿或灰绿色。
(2)、大肠杆菌性肝炎和脑炎 多见于1-7周龄的各品种的家雏鸭和家养野雏鸭。本型病传播快,数天功夫可传染全群。发病率80%以上,病死率50%以上。
病雏鸭委顿、沉郁、减食或废食,有的有咳嗽和呼吸困难,拉黄绿色水样稀粪,消瘦,出现神经症状后迅速死亡。
剖检见肝稍肿大,呈黄斑驳状,上有充血和出血斑块。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有的稍肿大、充血;有的有坏死灶。胰腺充血、出血和坏死灶;有的呈液化状。肾条纹状出血。心的近尖部有坏死灶,色灰白。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充血、脑组织充、出血以及灰白色坏死灶。肠道粘膜大多无异常。肺、气囊、气管、喉头粘膜亦多正常。
(3)、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和呼吸道型大肠杆菌病 多见于育雏或育成期间,其临床症状与鸭疫里氏杆菌病(浆膜炎)基本相似,但是缺乏神经症状和眼圈。主要是委顿、沉郁、减食或拒食、腹泻、稀粪灰黄色或黄绿色,呼吸困难。
剖检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包炎(心包膜增厚、网络状、粘连。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纤维性肝周炎(肝稍肿大,表面覆盖一层淡黄或乳黄色纤维素性膜)、纤维素性气囊炎。(气囊浑浊、不均匀的增厚,聚积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肾有的病变轻微,有的肿胀,小叶间质增粗,呈斑驳状。
呼吸道型大肠肝菌病也多发生在育雏期和育成期间的雏鸭和中鸭,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罗音,发病率高而病死率低,但病程迁延的时间较长,其剖检变化主要是不同程度的“三炎”(纤维素性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
2、鹅大肠肝菌病 各个品种不同年龄的鹅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10-45日龄的雏鹅易感性较大,多发生败血症,而产蛋期成鹅由于塘水的污染,多发生生殖器官病;母鹅蛋子瘟、公鹅阴经充血、肿大,有的脓疡、垂缕不收。在雏、中鹅的败血症其症状及病变与雏、中鸭的基本相似,但病情稍轻;在成鹅其症状及病变与种(蛋)鸭的基本相似,但严重得多。
诊断
根据流行的特点、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以做出初诊。确诊则需采病死鸭、鹅的肝、脾、脑等组织病料送有关实验室分离、鉴定病原材料判定。在诊断中要注意与禽霍乱、传染性浆膜炎等做区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