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传染性贫血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7  浏览次数:156
核心提示: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以雏鸡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皮下和肌肉出血、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以雏鸡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皮下和肌肉出血、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又称出血性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只有鸡对本病易感,所有年龄的鸡都可感染本病。自然发病多见于2~4周龄内的雏鸡,1~7日龄雏鸡最易感。但随着年龄增加,鸡的易感性明显减少。
1~7日龄鸡感染后发生贫血,并引起淋巴组织和骨髓肉眼可见病变,感染后12~16d病变最明显,第12~28d出现死亡,死亡率一般为10%-50%。2周龄以上的鸡感染而不发病;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可被感染,但不发病。
本病主要通过蛋垂直传播,母鸡感染后3-4d内种蛋带毒,带毒的鸡胚出壳后发病死亡。本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水平传播。但水平传播一般不发病。

【临床症状】
潜伏期约8-12d。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贫血,一般在感染后10~12h症状表现最明显,病鸡表现精神沉郁、消瘦,鸡冠、肉髯、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早期翅部皮下出血最常见。其他部位如头颈部、胸部及腿部皮下也有出血、水肿,病变部位最终破溃,并继发细菌感染,导致严重的坏疽性皮炎。发病后5~6d开始死亡,呈急性经过,死亡率通常为10%~50%。发病后20~28d的存活鸡逐渐康复,但大多生长迟缓,成为僵鸡。若继发感染细菌、病毒等则可加重病情,阻碍康复,死亡率可增大至60%。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全身贫血,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肌肉、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胸腺明显萎缩,呈深红褐色,可能导致完全退化。骨髓萎缩最具有特征性,表现为股骨骨髓从正常的深红色变为淡黄红色,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部分病例法氏囊萎缩。肝肿大发黄,或有坏死点。腺胃黏膜出血并有灰白色浓性分泌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