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新疫区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在养鸭密集地区几乎批批发病,死亡率10%左右,给养鸭业带来很大损失。
本病主要是侵害3-15日龄的雏鸭, 17-25日龄的雏鸭发病较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季发病较多。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鸭舍内湿度过大等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尤其是在易发日龄高强度的应激(如惊吓)能引起本病的突发。
诊断要点
本病主要发生在15日龄前,病鸭初期呈现呆滞、减食、垂翅、嗜眠,发病一日即出现特异性神经症状,病鸭全身抽搐,身体倒向一侧,仰颈,头弯向背部,两脚阵发性向后踢蹬,有的在地上旋转,抽搐约10分钟至数小时后死亡,死时大多数呈角弓反张姿势,这是本病的死亡特征。
本病主要病变在肝脏和胆囊,肝脏肿大,质地松软,极易撕裂,剖检见肝肿大,呈粉红或土黄色,表面有针尖至米粒大小不等的深紫色出血点或斑块。根据以上要点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通过实验室检查。
防制措施
由于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早,传播快,所以对本病的防制要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无病时早预防,发病时早采取措施,才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对种母鸭用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免疫接种2次,第一次在产蛋前15天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隔7天左右再注射2毫升。
在第二次接种后2-3周,种鸭所产的蛋可作种用。孵蛋的雏鸭具有较强的天然被动免疫力。
2.在流行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地区鸭场,出壳后3日龄内雏鸭皮下注射0.5毫升抗雏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预防效果可达90%以上。也可给一日龄雏鸭每只接种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0.25毫升。
3.发生本病时最有效办法是在本病刚发生时,用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同时使用电解多维和中药制剂,保护率可达90%以上。
用板蓝根200克、大青叶200克、紫草160克、枯矾80克、葛根160克、朱砂10克、甘草20克,煎水供1000只雏鸭饮用,有一定的效果。发病期间要加强肉鸭的饲养管理,特别是要给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病鸭的康复。
4.严禁从发病鸭场、孵化场购买雏鸭,严禁场外人员不经过消毒进入鸭场或窜圈。育雏室门口应设有消毒池。严格按卫生消毒要求处理病死鸭。
5.鸭群发病后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特别容易发生肠炎、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浆膜炎等并发或继发病。所以,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要配合应用抗菌药物。
6.加强饲料营养,改善饲养环境。鸭群发病后,要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加强通风,以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的有害气体;鸭群密度大时,要适当分群;为防止鸭舍过度潮湿,要及时更换垫草;为避免因应激因素造成病情加重,要保持鸭棚内外环境的相对安静。
由于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必须要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