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1+1”防控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9  来源:猪价格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57
核心提示: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在欧洲常常被称为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MA),现在广为接受的名称是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PDS),中国的养猪者习惯称之为母猪无乳综合征,即母猪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症。一、母猪无乳综合征的危害与现状(一)母猪无乳综合征的危害1、引起仔猪发病。因无乳或缺乳引起仔猪迅速消瘦、衰竭或因感染疾病而死亡,或后期长势差,饲料报酬低。严重的场仔猪死亡率可高达55%,一般造成的损失为窝平均减少断奶仔猪 0.3-2头。2、常因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引起母猪繁殖机能严重受损,出现繁殖障碍,如不发

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在欧洲常常被称为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MA),现在广为接受的名称是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PDS),中国的养猪者习惯称之为母猪无乳综合征,即母猪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症。

一、母猪无乳综合征的危害与现状

(一)母猪无乳综合征的危害

1、引起仔猪发病。因无乳或缺乳引起仔猪迅速消瘦、衰竭或因感染疾病而死亡,或后期长势差,饲料报酬低。严重的场仔猪死亡率可高达55%,一般造成的损失为窝平均减少断奶仔猪 0.3-2头。

2、常因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引起母猪繁殖机能严重受损,出现繁殖障碍,如不发情、延迟发情、屡配不孕、妊娠后易发生流产等,降低母猪生产性能。

3、导致母猪非正常淘汰率显著上升,使用年限短,母猪折旧费用高,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二)母猪无乳综合征发生流行现状

据大量调查数据表明,无乳综合征多发生于母猪产后5—30天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夏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时段,规模化猪场平均有13%以上的母猪发病,有的甚至高达60%,给养殖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二、母猪无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症状

母猪无乳综合征主要有急性型和亚临床感染两种类型。

(一)急性型

母猪产后不食,体温升高至40.5℃或更高;呼吸加快、急促,甚至困难;阴户红肿,产道流出污红色或多量脓性分泌物;乳房及乳头缩小、干瘪、乳房松弛或肥厚肿胀、挤不出乳汁、无乳;或乳腺发炎、红肿、有痛感,母猪喜伏卧,对仔猪的吮乳要求没反应或拒绝哺乳;仔猪腹泻现象如黄白痢增加,生长发育不良;个别母猪便秘,鼻吻干燥,嗜睡,不愿站立。

(二)亚临床感染型

母猪食欲无明显变化或略有减退;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呼吸大多正常;阴道内不见或偶见污红色或白色脓性分泌物,发情时量较多;乳房苍白、扁平,少乳或无乳,仔猪不断用力拱撞或更换乳房吮乳,母猪放乳时间短;哺乳期仔猪下痢、消瘦,断奶后仔猪下痢症状消失;亚临床产后无乳综合征常因母猪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忽视,以至母猪淘汰率增加。

三、母猪无乳综合征发生原因与机理

母猪无乳综合征主要由细菌性病原、霉菌毒素、蓝耳病、应激、膀胱炎、营养管理因素引起。

(一)细菌性乳房炎

从大量的研究可知,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属的细菌是引起母猪乳房炎的主要细菌,这些细菌在正常的猪体内尤其是消化道内存在。

图四:乳房炎相关细菌在消化道、尿生殖道的动态变化图

该动态示意图表明,无乳综合征的发生不仅有外源性的感染,更有猪体内常在病原内源性的感染,且在消化道、生殖道、泌尿道的常在病原会移动、转化,导致本病的发生。

该图表明了母猪无乳综合征的发生机理。母猪分娩时,由于应激和子宫颈口开张,给细菌迅速繁殖提供机会。细菌主要经由污染粪便在产道和乳腺组织中繁殖,造成局灶性或全身性炎症。

许多研究表明,母猪体内常在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肠球菌(链球菌科)、葡萄球菌属的细菌性病原以及克雷伯氏菌是引起母猪无乳综合征的主要细菌性病原,这些细菌正常状态下乳腺组织中即可检出,但不致病,只是当母猪处于强应激抵抗力下降或管理不善时致病,导致母猪无乳综合征。

(二)霉菌毒素

常见的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使母猪卵巢、子宫、肝、肾、膀胱功能严重受损,同时,霉菌毒素会刺激丘脑下部释放激素的分泌,影响体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及促黄体分泌素(LTH)及促乳素(Pr)等激素不平衡,甚至紊乱,影响母猪正常性机能,导致母猪“尿石症”、乳腺发育不全、无乳综合征以及母猪不发情,胎儿畸形等,也会因免疫抑制而诱发乳房炎。

四、母猪无乳综合征的防控现状

综合2013年7月回盛股份旗下长沙施比龙、武汉回盛两家公司对市场母猪无乳综合征防控调查结果以及对大量规模场试用效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母猪无乳综合征的防控现状堪忧,不容乐观。

(一)母猪产后用药现状

1、母猪产后保健方式主要有混饲给药、输液、肌肉注射抗菌药物等,几乎所有的母猪(>95%)均在产后肌注抗菌药2-3次。

2、β-内酰胺药物如头孢类、阿莫西林,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

3、平均注射给药成本一般为10元/头母猪。

图六:全国61个规模化猪场问卷调查结果(规模在50-800头母猪)

(二)母猪产后用药效果

用药效果调查表明,反映效果好的占16%,一般的为61%,不满意的23%,养殖业者认为产后无乳综合征总体防控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缺乏严谨的用药方案,对所使用药物的抗菌谱、功能认识不足,没有配伍或配伍用药不科学。

2、母猪围产期具有强烈的应激反应,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内源性、外源性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感染母猪,形成无乳综合征,而如何有效减少应激、提高机体抵抗力显然做得不够。

3、给药途径过于单一,不能满足预防、控制无乳综合征的要求。

五、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1+1”完美组合方案

“1+1”的核心内容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1”:新优乐欣1000克+盘尼克1000克+维立康1000克/吨,拌料,产前7天—产后7天,连用14天;第二个“1”:产仔当天、第二天分别肌肉注射长恩痢特10毫升/头母猪。

(一)第一个“1”---混饲

饲料中添加新优乐欣1000克+盘尼克1000克+维立康1000克/吨,围产期连用14天,即产前7天、产后7天。

1、为何要首先新优乐欣?

替米考星采食后能迅速完全地从血液进入乳房,乳中药物浓度高,乳和血中最大药物浓度之比达到30:1 —10:1,且维持时间长,乳中半衰期22—33h,这种特殊的药动学特征非常适合家畜产后无乳综合征的防制。在欧洲,由于受药物使用诸多限制,替米考星成为了防控乳房炎的主流药物。

新优乐欣的主要成分为20%微囊化双层包被替米考星、增效剂、稳定剂、靶向诱导剂等组成,不仅具有替米考星基本特性,而且还有它所不具备的优势。

(1)新优乐欣定位给药,采食后30分钟迅速聚集于乳房、肺、肠道组织,不仅乳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的30倍,且感染组织中的含量比非感染组织高出5-10倍。添加新优乐欣可以有效的预防、控制常见链球菌、葡萄球菌属的细菌等引起的母猪无乳综合征。

(2)新优乐欣靶向聚集。新优乐欣在巨噬细胞内的浓度是细胞外浓度的50—75倍,约有51—85%的新优乐欣可靶向聚集于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中(Scorneaux -1998) ,改变蓝耳病在巨噬细胞中复制的环境,从而抑制蓝耳病的增殖,削弱其毒力,并且本品在肺泡内代谢产生的T9产物可极强干扰蓝耳病病毒的复制,由此新优乐欣可以有效的防控蓝耳病引起的无乳综合征,同时也可以解决蓝耳病带来的其它问题。

(3)新优乐欣行业领先的双层包被处理工艺。替米考星味苦,猪不愿采食,直接饲喂摄入量不足,起不到防控作用。新优乐欣采取了行业领先的双层包被处理工艺,掩盖了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有效的保证猪对药物的采食量。同时,双层包被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防止了药物在胃内的失活、减少了对胃的刺激,避免了肝脏代谢的首过效应,确保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新优乐欣激活免疫机能,增强免疫力,能促进巨噬细胞的生长,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5)新优乐欣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新优乐欣可以特异性聚集于白细胞中,通过白细胞到达炎性部位,启动炎性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减缓乳房红、肿、热、痛症状。

2、为何要配伍使用盘尼克?

受药物本身抗菌谱的限制,替米考星不能解决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导致的无乳综合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调查时所发先使用药物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配伍用药,否则效果差的现象会依然出现。

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有很好的防控效果,但阿莫西林对储存环境的要求很高,应该遮光、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而即使储存条件合适,阿莫西林在放置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分解与聚合等化学变化,降低药物疗效,并形成新的过敏性物质,危害生猪健康。在炎热潮湿的季节,这种变质失效的速度还会加快。

因此,如何确保阿莫西林的稳定性是该产品生产的核心关键点,极其重要,盘尼克具有特点与优势。

(1)药物组方合理。盘尼克其主要成分为10%阿莫西林、增效剂、稳定剂等。

(2)有严格的原料质量保证,盘尼克原料为用酶法生产所得的阿莫西林,经过3次严格质检。

(3)独特的助溶剂和辅料配方,先进的生产工艺。水溶性更好,葡萄糖作辅料适口性更好。

(4)一般阿莫西林在水中3小时即失效,而盘尼克溶于常水后,效价保持24小时以上。

(5)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链球菌等10种敏感细菌所致疾病有高效,内服后1小时达到血药浓度高峰,饲料、水等不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

(6)盘尼克安全性高。不影响免疫注射,对仔猪无毒性,对种猪不影响受精率,无致畸作用,不攻击畜禽肠道正常菌群,对胃肠道无害。

有鉴于此,我们配伍使用盘尼克作为防控母猪无乳综合征是十分必要科学的。

图七:盘尼克水中溶解试验(湖北省兽药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6月)

(二)第二个“1”---肌注

1、肌肉注射药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于围产期母猪的生理性反应,采食量不高,分娩后母猪其采食量的提升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产后第1至 7天的采食量分别为1-7公斤,每天增加1公斤。显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预防和控制无乳综合征的发生,必然药物摄入剂量不足。同时,分娩应激,母猪抵抗力下降,存在发生无乳综合征的风险,因此,分娩后母猪保健的给药途径必须考虑肌肉注射。

2、长恩痢特的特点与优势

(1)传统的抗菌药只作用于病原体细胞外围,阻止新陈代谢,而且疗效往往不一致。长恩痢特能直接进入细菌的细胞核内,阻断细菌DNA复制时所需的回旋酶,使细菌新陈代谢和复制作用完全被破坏。

(2)长恩痢特组织渗透性强,使用后1小时即在组织中达到高浓度,药物见效快,减少感染机会。

(3)长恩痢特组织细胞内活性强,很小的用量就可以达到防控效果,治疗每kg体重仅需0.05ml。

(4)长恩痢特稳定性好,在0-50 ℃、各种PH值及硬度水中保持稳定。

(5)安全性好,不影响受精、怀孕,不致畸。

大量生产数据表明,“1+1”防控方案对于预防控制母猪无乳综合症有确凿疗效,可降低母猪无乳综合征发生率70%以上,为科学完美的组合方案。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