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博莱药业:仔猪细菌源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测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08  来源:博莱药业  作者:江西博莱大药厂  浏览次数:374
核心提示:实际生产中,黄痢、红痢、白痢、黑痢、仔猪副伤寒和增生性肠炎因传播迅速、感染率高、病死率高,对仔猪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给养猪
 10-39-40-87-47617

实际生产中,黄痢、红痢、白痢、黑痢、仔猪副伤寒和增生性肠炎因传播迅速、感染率高、病死率高,对仔猪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病成为兽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但是,上述疫病病症相似,极易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笔者根据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整理、汇总包括黄痢、红痢、白痢、黑痢、仔猪副伤寒和增生性肠炎在内的6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猪场工作人员防制该病提供参考。

  1仔猪黄痢
  1.1流行病学
  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出生3d内乳猪易感,1周龄以上仔猪、肥育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一般表现为整窝发病,发病率为100%。
  1.2临床症状
  病程迅速者在数小时内突然发病和死亡,结膜充血,甚至不表现腹泻症状;病程稍长者主要症状为屙黄痢,表现为排灰黄色、黄白色糊状粪便,内有气泡,内含凝乳小片,腥臭,肛门及阴户下角变为粉红色,严重者肛门松弛,排粪失禁,粪便顺肛门流下,肛门周边有稀便;患猪精神沉郁、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干瘦、褶皱;患猪体温正常。
  1.3剖检病变
  主要病变是胃肠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黏膜红肿、出血,肠壁变薄、松弛,肠内有腥臭内容物(凝乳块、黏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胃黏膜潮红、肿胀,间或有出血;心脏、肝脏、肾脏等变性,严重者可见出血点。
  1.4实验室检测方法
  取病死猪肠内容物接种麦康凯培养基,挑取红色菌落进行生化检验,再进行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检出产生肠毒素的大肠杆菌,结合临床症状,说明仔猪患黄痢。
  2仔猪红痢
  2.1流行病学
  致病菌为魏氏梭菌,出生7d内乳猪易感,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同一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最高可达100%,病死率一般为20%~70%。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2.2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为红色血样稀粪。最急性型仔猪红痢表现为仔猪出生后随即发病,突然出现血性腹泻,后迅速进入濒死状态,部分仔猪甚至无血痢而衰竭死亡;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表现为病猪排出带血的红褐色水样稀粪,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食欲不振、消瘦、脱水,病程一般为2d或5d~7d左右,最后衰竭死亡;慢性型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病程1周以上,粪便为灰黄色黏液状,病猪消瘦、生长停滞,最终死亡或形成僵猪。
  2.3剖检病变
  最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病变肠段暗红色,与正常肠段界线分明,肠腔内充满暗红色液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为鲜红色,腹腔有樱桃红色积液;急性型特征病变为严重性肠坏死,但出血不明显,表现为肠壁变厚,弹性消失,色泽变黄,肠黏膜呈黄色或灰色,肠腔内含有稍带血色的坏死组织碎片;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病变肠段黏膜坏死严重,可形成坏死性假膜,易于剥下,在坏死肠段的浆膜下层和肠系膜淋巴结中有数量不等的小气泡;慢性型表现为肠管外观正常,但黏膜上有坏死性假膜牢固附着的坏死区。
  2.4实验室检测方法
  对最急性病例采取小肠内血样或红色腹水,加等量生理盐水搅拌均匀后3000r/min离心30min,取上清液用细菌滤器过滤。先给第1组小鼠静脉注射,每只0.2mL~0.5mL,再将滤液与C型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血清混合,作用40min,给第2组小鼠注射。
  如果第1组小鼠迅速死亡而第2组小鼠不发病即可确诊为本病。对急性和亚急性病例可采集坏死病变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组织学检查。
  3仔猪白痢
  3.1流行病学
  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出生7d~30d内的仔猪易发病,发病率一般为10%~30%,死亡率为10%,春季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后者可达30%左右。
  3.2临床症状
  肠炎及败血症为特征性病变。表现为同窝相继发病,突然拉稀,排乳白色、灰黄色或浅黄色的黏稠粪便,腥臭;患猪精神不振,食欲降低或厌食,脱水,或有吐奶;易反复发作。
  3.3 剖检病变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胃黏膜充血、水肿,胃内乳汁凝固不全。结肠内容物灰白色或乳白色,浆糊状或者油膏状,黏附在黏膜上不易完全擦除。肠壁变薄半透明,肠黏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3.4 实验室检测方法
  常规方法镜检后细菌培养。无菌操作采集病死仔猪肝、脾、肠系膜淋巴结接种于鲜血琼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观察结果。血琼脂平板上均有菌落生长,为圆形、边缘整齐、微隆起、光滑、灰白色、不溶血的中等大小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为红色菌落,取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菌落形态与病料涂片中的细菌相同则证明是白痢。
  4 仔猪副伤寒
  4.1 流行病学
  致病菌为猪沙门氏菌,仔猪断奶至4月龄易感,一般来讲,发病率低于20%,死亡率可达20%~50%。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4.2临床症状
  急性型(又称败血型)多发于2月龄~4月龄仔猪,发病迅猛,患猪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不振,食欲废绝,拒食,耳根、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皮肤现淤血紫斑,病初便秘继而下痢,病程一般1d~4d,死亡迅速;临床多见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症与肠型猪瘟类似,患猪体温升高至40.5℃~41.5℃,顽固性下痢,粪便腥臭,水样,暗绿色、暗棕色为主,带有黏液、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耳、胸和腋下皮肤发紫,病程较长,一般经1周~3周衰竭死亡或成僵猪,部分患猪中后期皮肤现弥漫性痂状湿疹。
  4.3剖检病变
  急性型患猪全身各黏膜、浆膜均有不同程度出血斑点,胃肠黏膜可见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软而红;脾肿大,色暗带蓝,硬似橡皮,切面蓝红色,脾髓质不软化;有的肝、肾也表现不同程度增大、充血和出血。亚急性和慢性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肠壁增厚,黏膜上覆盖着一层弥漫性坏死性物质和腐乳状物质,揭开见底部红色,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有时波及至回肠后段;大肠外观呈混浊的灰白色,坚硬,折叠,切面呈现叠样肥肉状,黏膜肿胀,黏膜表面盖有容易剥下的纤维蛋白膜;淋巴滤泡或者集合淋巴块形成典型的银元大的浅溃疡,病灶融合肠段变成一根硬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中可以见到粟粒性坏死灶;肾脏、脾脏、淋巴结、皮下组织、肌肉和睾丸中间或可以见到酪化病灶,类似结核病变,其区别在于不发生钙化。
  4.4 实验室检测方法
  挑取盲肠黏膜上腐乳状物质常规镜检后可见两端钝圆的杆菌,革兰氏阴性,周身鞭毛。取病猪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和SS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h,可见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圆形、光滑、湿润、微隆起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边缘整齐;SS琼脂平板上形成淡黄、圆形、光滑、湿润的小菌落。取可疑菌落在三糖铁斜面上划线和底面穿刺,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h,可见底层呈黄色,斜面仍为红色,则确诊为仔猪副伤寒。
  5 增生性肠炎
  5.1 流行病学
  又称回肠炎,致病菌为胞内劳森氏菌,菌体呈小弯曲形、逗点形、S形或直线形,大小为1.25~1.75μm×0.25~0.34μm,具有波状的3层膜作外壁,无鞭毛,无柔毛,革兰氏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各阶段猪群感染率相差较大,最高可达90%,死亡率较低。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
  5.2 临床症状
  急性型增生性肠炎多发于4月龄~12月龄猪,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贫血,面部发黑,排黑色柏油样稀粪,后期转为黄色稀粪或血样粪便,突然死亡,部分猪甚至不表现粪便异常即发生死亡。慢性型多见,6周龄~12周龄的仔猪易感,10%~15%的猪只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苍白,迟钝,同一猪栏内不时出现几头腹泻的猪,粪便松软而不成形,呈黑色、水泥样灰色或黄色,内含未完全消化的饲料、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病程短者可在发病4周~8周后恢复正常,生长速度加快,但与正常猪相比,平均增重降低6%~20%,饲料转化率降低6%~25%,病程长者则成为僵猪而淘汰。亚临床型表现为抗原阳性但猪只无症状,可致猪群生长速度慢和饲料转化率低。
  5.3 剖检病变
  以接近盲肠的回肠末端高度增生为显著特征。小肠末端50cm和结肠的前1/3处最为严重,表现为回肠肠管外变粗,肠黏膜增厚,肠壁浆膜面呈现增生性花纹或分枝状皱褶,严重时似脑回状,还可见回肠溃疡性病变,内有大量柏油样瘀血,肠黏膜表面覆盖有黄色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局限性回肠炎;盲肠、结肠前部的肠肿胀,管径变粗,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肾脏可见肾髓质、肾孟、肾乳头呈蓝黑色;膀胱可见黏膜表面有凝血血丝和条块状沉渣。
  5.4 实验室检测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法,检查出小肠或结肠增生的黏膜上皮细胞内的胞内劳森氏菌,即可确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病原阳性即可确诊。
  6 仔猪黑痢
  6.1 流行病学
  又称血痢,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致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长6.0μm~8.5μm,宽0.32μm~0.38μm,多为4个~6个疏螺弯曲。7日龄~12日龄仔猪多发,发病率为30%~80%。
  6.2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黑痢患猪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病程12h~24h左右,往往不表现腹泻症状。急性型最常见,表现为患猪发烧,体温可达40℃~40.5℃,食欲减退,初期排出黄色或灰色的软便,持续发生数日后,粪便中混有大量黏液、血液及纤维渗出物碎片,呈棕色、暗红色或黑红色,有的病猪还会发生水泻、血便或粪便中含有红白相间胶冻物,病猪弓背吊腹,虚弱而死或转为慢性,病程1周~2周;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较轻,病情时轻时重,较为反复,排出灰白色带黏液的稀粪,混有黑色血液,粪呈黑色,含较多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部分康复猪经一定时间还可复发,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病程在2周以上。
  6.3 剖检病变
  以回盲口为界,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和盲肠),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仔猪红痢特征为卡他性出血性大肠炎,表现为肠壁水肿,外壁覆盖黏液、血块及纤维素性渗出物,肠腔充满黏液和血液;肠系膜充血、出血、肿胀;病程稍长者病变特征为坏死性大肠炎,表现为黏膜表面坏死,形成黄色或灰色黏液纤维蛋白假膜;淋巴结增大;小肠和小肠系膜淋巴结常不受侵害。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死猪表现为纤维素性坏死性大肠炎,在肠黏膜表面形成麸皮豆腐渣样假膜,剥去假膜可见浅表的糜烂面。
  6.4 实验室诊断方法
  6.4.1 镜检法
  棉拭子采集病猪大肠黏膜或直接采集粪便抹片,或用新鲜血便涂片,再用姬姆萨氏染色,油镜下可观察到数个弯曲的螺旋体病菌,即可做出确诊。
  6.4.2分离鉴定
  这是目前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方法。直肠拭子采取大肠黏液或粪样,加入适量pH为7.2的PBS,直接划线于加有大观霉素或多黏菌素等选择性培养基上,而后在厌氧条件下35℃~42℃培养4d~6d,如观察到无菌落的B溶血区时,可在溶血区内钩取小块琼脂做划线继代分离培养,并同时做抹片镜检,观察菌体形态。
  实践证明,仔猪下痢发病过程中往往引起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从而使疾病的诊断、治疗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目前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难以诊断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该认真学习相似病症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