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用型种鸡的过渡期一般是指19—22周龄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种鸡基本完成了生殖系统发育。也是要从生长发育阶段向产蛋期产蛋生理上的过渡,是进入开产日龄前的重要生理时期群体日产蛋率达50%1。对于这一特殊的关键阶段。如果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保证群鸡获得合适的开产日龄,同时延长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获得合格种蛋数量,提高种鸡的繁殖力。相反则会出现产蛋期产蛋量低,高峰期持续短。产蛋平平,严重的影响种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转群上笼或上网
育成期为了增加运动促进骨骼的发育,养殖场多半采用地面平养的方式。应在第18周龄由育成舍转入产蛋舍上笼采用笼养(人工输精)或搭建网床(自然交配)采用半地面半网上平养(5~6只/平方米)。为了减轻应激及转群后由于群序等级变化造成鸡群争斗,转群宜在夜间进行,并且抓鸡转群尽量一群鸡放在相近的鸡笼中或近网上.并且保证充足清洁饮水和均匀的上料,同时必需在饮水中加入速补维生索。减轻应激反应。
输精训练
有专职的采精输精员进行公、母鸡的调教,保证采输精训练的动作规范。同时对于精液品质差的公鸡挑出予以淘汰。
保证稳定的管理制度.降低应激
过渡期鸡的生殖系统的发育趋于成熟,具备了繁殖机能.但身体的发育还不具备承受产蛋性能的实现.加之由于鸡的激素的不规律分泌调节.表现为神经兴奋,对外界突然的噪音、陌生人员的出入等外界变化非常敏感,而受到惊吓,从而出现惊恐不安,全群骚乱。继而出现撞笼、折翅,采食和饮水下降等不良现象.所以在养殖场尽量减少人员的参观。注意防止狗的随便进入.夜间管好门窗预防黄鼠狼等敌兽的进入。
而建立稳定的管理制度是减轻应激的较好办法。每天定时开关灯.定时清粪,定时喂料饮水,定人定岗,每天的管理制度不宜变动.否则会打乱鸡群的生理状态.出现腹泻等生理应激。
调整饲料
过渡期鸡群已完成了生殖的发育,同时此期为今后的产蛋量做好营养的贮备,此期对蛋白质的需求强烈,因为这一时期的生殖系统迅速的增长.如果这一时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生殖系统的后期发育完善.体内营养贮备的不足。导致产蛋高峰期较低的产蛋率。因此以19周龄开始应喂给含有16—16.5%的蛋白质日粮.使鸡在营养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进入产蛋期。过渡期母鸡对钙的储备主要为产蛋做准备.蛋壳中95%的成分是碳酸钙,蛋壳形成持续的时间可达18小时之久。此期鸡群的钙的需求应得以满足。保证日后蛋壳的品质(厚度、强度),否则由于钙的储备的生理需要而使鸡群大量采食饲料浪费,同时在产蛋期易患脂肪肝出血综合症。此期调整日粮的含钙量达到2—2.2%。为了保证钙的吸收。日粮中钙总量的1/3用粉状,2/3用片状(贝粉),有利于钙的缓慢消化吸收,同时为了保证蛋壳品质在饲料中注意蛋氨酸锰的添加。
增加光照
光线通过视网膜到达下丘脑来刺激生殖系统激素的生成和分泌。过渡期鸡群卵巢上滤泡的发育除了受到营养物质摄人的影响,光照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此时期宜采用逐渐延长的光照管理制度,促进此时生殖系统的发育调节,同时有利于激素的分泌调节的规律性。保证开产日龄的顺利实现。提高均匀度。在19周龄见蛋的第一天就开始补光:开放式鸡舍以每周30~40分钟的补光量在每周的第一天一次性补齐.密闭式鸡舍可以每周增加一小时;光照强度10.0~20.0勒克斯
。
混群
对于种鸡应在此阶段进行公、母鸡混群.由于公、母鸡的生长发育速度不一样,生殖系统发育时期也不同。因此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不一样。为了促进个体发育。在过渡期前都采用公、母鸡分开饲养,为了完成自然交配,应在19周后混群,混群打乱了群序等级。所以为了减少鸡群的争斗.做到安全混群,应在夜间将公鸡按比例(蛋用1:12。肉用1:8)均匀的放置在母鸡群中。在母鸡群中如果鸡的应激性比较强。可以将公鸡用竹筐或铁网隔开,彼此接受之后再将公鸡放开。而人工输精是为了提高精液品质,提高种蛋的受精率,转群后公、母鸡饲养环境应该能相互看到或听到啼叫的一栋舍内。对于自然交配的按母鸡数4:1设置产蛋箱。防止窝外蛋。
免疫接种
此时期应完成最后阶段的免疫接种,主要进行减蛋综合症.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疫苗接种。
保证合适的环境条件
现代养禽业舍饲高密度、高性能、高效的特征。环境出现问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更严重会出现死亡。为了保证过渡期个体的良好发育,应保证温度13—20℃,相对湿度60~70%。加强鸡舍内的通风换气,即可保证舍内空气的质量.又可以调节温度、湿度。
注意观察鸡群
鸡的行为是其生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当鸡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时。往往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所以每天应注意观察鸡群。特别是早上开灯后清粪时.观察粪便的颜色、形态。正常粪便条形黑色有少量尿酸盐,当出现绿色、蛋清样、泡沫、血便、尿酸盐过多等异常粪便应及时记录,找出病因及时治疗:神经症状:有些病症如食盐中毒、新城疫等出现神经症状.也就是行为有无异常;采食饮水:每次上料后鸡群采食的积极性是否积极或不采食应注意观察。不采食的应掌握原因,一般疾病发生前会出现大量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