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猝死综合征病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2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327
核心提示:鸡猝死综合征又称急性死亡综合征或“心脏病发作”、“翻筋斗”,最早在美国曾称为肺水肿,以生长快速的肉鸡多发,肉种鸡、产蛋鸡和火鸡也有发生。全年均可发病,发病率0.5%~4%。一、病因鸡猝死综合征的病因虽尚未清楚,但大多认为与营养、环境、酸碱平衡、遗传及个体发育等因素有关。肉鸡比其他家禽易发病,初产母鸡在20%~30%开产时,其死亡率也较高,以后逐渐降低。肉鸡在3周龄和8周龄左右是两个发病高峰期,最大损失在2~3周龄,但有些鸡群发病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肉鸡体重越大发病越高,公鸡比母鸡发病率高3倍。

鸡猝死综合征又称急性死亡综合征或“心脏病发作”、“翻筋斗”,最早在美国曾称为肺水肿,以生长快速的肉鸡多发,肉种鸡、产蛋鸡和火鸡也有发生。全年均可发病,发病率0.5%~4%。

一、病因

鸡猝死综合征的病因虽尚未清楚,但大多认为与营养、环境、酸碱平衡、遗传及个体发育等因素有关。

肉鸡比其他家禽易发病,初产母鸡在20%~30%开产时,其死亡率也较高,以后逐渐降低。肉鸡在3周龄和8周龄左右是两个发病高峰期,最大损失在2~3周龄,但有些鸡群发病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肉鸡体重越大发病越高,公鸡比母鸡发病率高3倍。一般认为饲喂葡萄糖高的日粮,比喂含玉米高或动物性混合脂肪的日粮高1倍以上;喂小麦一豆饼日粮比玉米一豆饼日粮的发生率高;喂颗粒饲料的鸡的死亡率较喂粉料的鸡群高;日粮中添加脂肪时,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添加脂肪的鸡;在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代替动物脂肪可显著降低本病的发生。饲养密度大,持续强光照射,噪音、惊吓等都可诱发本病。

二、发病机理

有人认为生物素可降低SDS的发生,但未被证实。SDS的发生与快速生长并饲喂颗粒料有关,脂肪肝综合征引起机体的损害可能促使SDS发生。许多研究认为,其发生可能与脂肪代谢改变有关。

有人认为SDS与腹水综合征是临床表现不同,但病理学密切相关的两种疾病,它们在代谢紊乱方面是一致的。本病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腹水综合征引起的损失,但不同国家两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不一致,也就是说有些国家以SDS多发,而另一部分国家腹水综合征发生居多,有的国家两种疾病的发生相近。

三、症状与病变

无明显征兆而突然发病,病鸡有的尖叫,失去平衡,向前或向后跌倒,惊厥,翅膀强烈扑动,肌肉痉挛,发出尖叫,很快死亡。死后出现明显的仰卧姿势,两脚朝天,颈、腿直升,少数鸡呈腹卧或侧卧姿势。病鸡血中钾、磷浓度皆显著低于正常鸡。

剖检见死鸡体腔、嗉囊和肌胃内充满饲料;心房扩张淤血,内有血凝块,心室紧缩呈长条状,质地硬实,内无血液;肺淤血、水肿,肠系膜血管充血,静脉扩张,肝脏稍肿,色淡。

四、防治

(1)加强管理,减少应激因素。防止密度过大,避免转群或受惊吓时的互相挤压等刺激。改连续光照为间隙光照。

(2)合理调整日粮及饲养方式。提高日粮中肉粉的比例而降低豆饼比例,以葵花籽油代替动物脂肪;添加牛磺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和吡哆醇等可降低本病的发生。饲料中添加300mg/kg的生物素能显著降低死亡率。用粉料饲喂,对3~20日龄仔鸡进行限制饲养,避开其最快生长期,降低生长速度等可减少发病。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