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禽结核病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2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8
核心提示:禽结核病是由禽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病程缓慢、病鸡逐渐消瘦、生长不良、产蛋下降和最终死亡。一、流行特点禽结核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多种禽类都有易感性,在鸡群中以成年鸡多发,且较严重。传染途径主要经消化道,其次还有呼吸道和经蛋传播。传染来源有病鸡和带菌鸡、饲养员、野鸡等。二、病原学禽结核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杆状,两端钝圆,长约1~3微米,也可看到棒状、弯曲和钩形的菌体,不呈链状排列,偶尔形成分枝,不形成芽孢。禽结核杆菌的重要特征是耐酸性,根据这一特性,采取抗酸染色法(齐一尼二氏染

禽结核病是由禽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病程缓慢、病鸡逐渐消瘦、生长不良、产蛋下降和最终死亡。

一、流行特点

禽结核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多种禽类都有易感性,在鸡群中以成年鸡多发,且较严重。传染途径主要经消化道,其次还有呼吸道和经蛋传播。传染来源有病鸡和带菌鸡、饲养员、野鸡等。

二、病原学

禽结核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杆状,两端钝圆,长约1~3微米,也可看到棒状、弯曲和钩形的菌体,不呈链状排列,偶尔形成分枝,不形成芽孢。禽结核杆菌的重要特征是耐酸性,根据这一特性,采取抗酸染色法(齐一尼二氏染色法)进行染色,禽结核杆菌被染成红色,而其他细菌被染成蓝色,从而加以鉴别。该菌为需氧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是39~45℃, pH为7.2。在初代培养基上的菌落为微小、隆起、分散的灰白菌落,以后颜色变深变暗。在固体培养基上传代培养物呈奶油状,表面粗糙。

禽结核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特别是对干燥和湿冷的抵抗力强。但对热抵抗力差,60℃条件下30分钟即死亡。在水中可存活5个月,在土壤中可存活7个月。对许多常用的消毒药都有较强的抵抗力,消毒药中以70%酒精、福尔马林、漂白粉的效果较好,对紫外线、阳光比较敏感。对常用的抗生素如磺胺类药、青霉素及其他广谱抗菌药不敏感。对链霉素、异烟肼、氨基水杨酸等药物敏感。

三、症状

禽结核病的潜伏期约2~12个月。发病初期,病鸡没有症状。病程到一定程度时,病鸡开始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基本正常,但体重逐渐减轻,胸部肌肉萎缩,胸骨突出,并可能变形。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病鸡出现贫血,鸡冠、肉髯苍白,羽毛松乱、食欲减少。体温一般正常。根据结核发生的部位不同,病鸡表现跛行,或两翅下垂、或者严重下痢,蛋鸡产蛋停止。病程持续2~3个月,有时长达1年。病鸡最终因极度衰竭,病变肝或脾的破裂出血而突然死亡。

四、病理剖检

病变最常见于眼睑、脾脏、肠道和骨髓,而心脏、生殖系统、皮肤很少感染。禽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在肝、脾和肠管上形成不规则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较硬,但易切开,在横切面上可见到有数量不等的黄色小病灶或含有一个黄白色干酪样物质的中心区,外面被一层纤维组织性膜包裹,其连续性常被小而界限明显的坏死灶所隔断。大结节常有不规则的瘤样轮廓,表面常有较小的颗粒或结节。以肝脏和脾脏表面的结节最多,肝脏和脾脏的体积也明显增大。此结节突出于表面,容易从其相邻的组织中摘除。在肠壁、腹膜和胸腺等处也可见到结核结节,上述结节一般没有矿物质沉积。

五、诊断

通过现场诊断,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采取肝、脾等病料进行涂片,用齐一尼二氏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有必要时还要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

大群检疫时,可进行变态反应试验。方法为:将鸡头固定,用1毫升注射器将0.1毫升的禽结核菌素注射于鸡的肉垂或肉髯内,注射后48小时观察反应,若注射局部出现肿胀和发红即判定为阳性。

六、防治

1.预防 在预防方面主要是采取综合防疫措施,防止疾病传人,净化污染鸡群。具体方法是新引进的鸡要隔离检疫60天,并用禽结核菌素进行检验。定期用结核菌素试验或全血凝集试验检疫鸡群,发现阳性鸡,立即淘汰,焚烧阳性鸡的尸体。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及时淘汰老的鸡群,加强消毒工作,每年进行多次预防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10%漂白粉,20%石灰乳等。

2.治疗 可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如异烟肼(30毫克/千克)和乙二胺二丁醇(30毫克/千克)或利福霉素联合应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药物治疗.般无实用价值。

 
关键词: 鸡群 饲养管理 蛋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