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白血病的特征:肿瘤首先发生于法氏囊,然后转移到肝、脾等内脏器官,故肿瘤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其他还有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病等,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我国农业部将禽白血病列为二类疫病。
一、病原及致病机理
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Viruses of avian leukosis/sarcoma group)中的病毒均为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甲型反转录病毒属(Al pharetrovirus)的成员。禽甲型反转录病毒有3种:第一种是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以前病毒的形式存在于鸡体的基因组内,很少表达;第二种是外源性能完全复制的禽白血病病毒,大多数成员无致病性,但有一小部分鸡终身感染并产生白血病淋巴细胞瘤;第三种是外源性复制缺陷型禽白血病病毒,即某些外源性白血病病毒从细胞获得肿瘤基因(oncogene),同时失去自身的某些基因,因此变为复制缺陷型。本病毒群中的成红细胞性白血病病毒(Virus of erythroblastosis)、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Virus of myeloblastosis)和肉瘤病毒(Virus of sarcoma)等,都带有特异的病毒肿瘤基因(Viral on- cogene,v- onc),能迅速引发肿瘤,在几天至几周内即可形成肿瘤。这类含v-one的病毒,属复制缺陷型病毒,只有在与禽白血病病毒(含有缺陷型病毒失去的基因)共同感染鸡时,才可复制,引起细胞转化而致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Virus of lymphoid leukosis)缺乏肿瘤基因,其致瘤作用是以前病毒的形式整合到鸡的体细胞基因组中,激活细胞肿瘤基因(cellular onco- gene,c- onc)而致瘤,故致瘤速度慢,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
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宿主范围及病毒分子特性,禽白血病病毒又可分为A~J共10个亚群,其中A~D亚群为外源性的,宿主为鸡,在蛋鸡群中A亚群最为普遍,其次为B亚群;C、D亚群致病力低;E亚群为内源性的,宿主为鸡;F、G亚群的宿主为雉;H亚群为斑鸠;I亚群为鹌鹑。J亚群是1971年才发现的,宿主为鸡,可导致髓细胞瘤,对肉鸡危害严重。
禽白血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大多数鸡群均感染病毒,但出现症状的病鸡数量较少。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主要表现是:①通常造成鸡群1%~2%的死亡率,很少高达20%以上;②引起生产性能的降低,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的下降。
二、病理变化
1.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ymphoid leukosis,LL)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潜伏期长,一般在16周龄以后发病,通常以性成熟时发病率最高。
剖检病变:所有LL病鸡法氏囊均肿大。肿瘤常见于肝和脾,肿瘤的大小和数量差异大,可为结节状、粟粒状或弥散状。肾、肺、性腺、心脏、骨髓等也可受害。结节状肿瘤从针尖到鸡蛋大小,单个或数个分布。一般呈球形。粟粒状肿瘤多见于肝,通常为直径不到2ram的小结节,均匀分布在器官实质中。弥散性肿瘤使器官肿大几倍至几十倍,呈浅灰白色,质脆。
镜检病变:大多数淋巴瘤均为多中心局部病灶的融合结节,肿瘤细胞向外增生扩张呈膨胀性生长,将组织细胞挤压,而不是浸润其间。肿瘤主要由成淋巴细胞恶变而成,大小略有差异,但基本形态比较一致,均处于相同的原始发育状态(图1、图2)。细胞膜不清晰,细胞浆嗜碱性,细胞核空泡状,染色质聚集成块,核内有较明显的嗜伊红染的核仁。细胞浆含有丰富的核糖核酸,甲基绿一派若宁染色呈红色。
法氏囊的变化随时间而异,开始只是个别滤泡改变,进一步受侵害的滤泡显著肿大,其中均是形态一致的、胞浆嗜碱性的成淋巴细胞,皮质和髓质的界限消失,最后法氏囊出现肉眼可见的肿瘤。因此,法氏囊的淋巴滤泡由于大量成淋巴细胞增生而显著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法氏囊依赖的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大多数肿瘤细胞起源于少数法氏囊细胞的转化,具有克隆性。肿瘤细胞均带B细胞标记和IgM,因病毒基因组中的启动子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细胞肿瘤基因c - myc上游,激活c- myc使其高表达。c- myc的表达产物位于细胞核内,为核蛋白,能与DNA结合。高水平c- myc蛋白进入细胞核内与DNA上的位点结合,激活与生长有关的基因的转录,抑制与分化有关基因的表达,导致B细胞转化,并干扰B细胞从IgM向IgG的类别转换。
2.鸡成红细胞性白血病(erythroblastosis,EB)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有两种,即增生型和贫血型。自然病例很罕见。一般呈散发,多见于成年鸡。
剖检病变:病死鸡常呈全身性贫血。皮下、肌肉及内脏多见小出血点,肝和脾可见血栓形成、梗死或破裂。肺膜下水肿,心包腔积水,有腹水。
增生型病例的典型病变为肝、脾弥漫性肿大,肾也肿大,病变器官常呈樱桃红色到暗红色,质软;肝呈灶状杂色斑(由围绕中央静脉的肝实质退行性变所致);骨髓增生,质地软或呈水样。
贫血型病例的主要病变是内脏器官萎缩,脾脏最明显。骨髓灰白色,胶冻样,骨髓间隙增大,很像发生纤维性营养不良的海绵样骨。
镜检病变:病变早期,骨髓血窦中见有恶性原红细胞而缺乏成熟的红细胞;晚期,骨髓内被形态一致的原红细胞集团所充斥,可见活跃的骨髓生成小岛,脂肪则减少或消失。
增生型病例的肝、脾和骨髓的血窦及毛细血管扩张,积聚大量成红细胞,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尤其是肝脏,围绕中央静脉的肝细胞由于局部缺氧而发生坏死。
贫血型病例,肝脏中常见小淋巴细胞及粒细胞聚集,有灶状成红细胞生成活动区。此类细胞形态不规则,见有突起,核大,染色质极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周围常见空晕,并见空泡及微细颗粒。
3.鸡成髓细胞性白血病(myeloblastosis,MB) 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散发于成年鸡,偶见于仔鸡。
剖检病变:常表现为贫血症,实质器官肿大,骨髓质度较硬实,色灰红到灰白,后期肝、脾、肾可呈灰白色。
镜检病变:实质器官的血管内外聚积成髓细胞和数量不等的早幼髓细胞。肝小叶及汇管区静脉血管外见成髓细胞广泛增生及浸润灶,实质细胞被瘤细胞取代。
4.鸡骨髓细胞瘤病(myelocytomatosis,MCT) 骨髓细胞瘤病自然病例多散发于成年鸡。
剖检病变:典型病变发生在骨面、骨膜及靠近软骨的部分。体内任何组织都可受害。肿瘤常发生于肋骨和软骨连接处、胸骨后部、下颌骨及鼻软骨。瘤体无光泽,呈黄白色,质软、脆或奶酪样,呈弥漫状或结节状。
镜检病变:肿瘤由形态一致的骨髓细胞团块组成,基质极少。肿瘤细胞与正常骨髓中的骨髓细胞相似,核大,有空泡,常位于细胞一侧,并有明显的核仁,胞浆中集有紧密的球状嗜酸性颗粒。肝脏中的肿瘤细胞常积聚在肝窦中或侵入肝索内。肿瘤性骨髓细胞的主要特征是集结成堆,在实质器官中呈浸润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