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曲霉菌病是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真菌性疾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各种禽类均易感,但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本病的特征是在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形成肉芽肿结节为主,偶见于眼、肝、脑等组织,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2004年,贵州省一种鸭养殖场鸭群出现精神沉郁,张口呼吸,并出现死亡,送病鸭来我单位求诊。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1.1 基本情况 该种鸭场前后从四川引进奥白星种鸭10000只,其中5000只已开产,另有4000只3月龄、均重1.8kg。11月上旬,3月龄种鸭不明原因死亡,5日内死亡38只,发病率约20%。发病后曾用过土霉素、恩诺沙星治疗,效果不明显。
1.2 临床症状 病鸭减食或不食,精神不振,双翅下垂,羽毛松乱,缩颈呆立,两眼半闭,嗜睡,呼吸困难,喘气,头颈伸直,张口呼吸,排出绿色糊状粪便,行走困难,跛行,不能站立,还有的头肿大、角膜混浊,个别失明。
2 病理变化
死鸭僵硬。血液呈乌黑色,不易凝固。气囊浑浊,气囊上散在许多黄色、粟米大小的结节。有的肺、心包、肠系膜上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稍小的结节被暗红色浸润带所包围,呈灰黄色或黄色,或融合形成大片水煮样的肉芽组织。肺组织硬变,弹性消失,纤维化坏死,几乎覆盖整个肺脏。结节内容物呈豆腐渣样或黄白色液体。有一只鸭腹腔浆膜下有一蚕豆大小的结节,切开有蛋黄样浓稠的液体,消化道后段充满水样稀薄液体,肝、脾基本正常。
3 实验室检查
3.1 直接镜检 取气囊、肺组织上黄色结节内容物滴加20%氧氧化钾浸泡,压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3.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4 诊断
从以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种鸭场发病鸭为鸭曲霉菌病。
5 治疗
5.1 立即更换垫料,冲洗、消毒圈舍。
5.2 用制霉菌素10000IU/kg拌料,0.05%硫酸铜溶液饮水,每天中午按治疗量喂一次恩诺沙星(控制继发感染),连用5天,同时注意通风换气。经过以上处理5天基本治愈,没有再发病。治疗期间死亡18只。
6 小结与讨论
6.1 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枯草、饲料、谷类、动物尸体、木屑等处,在温暖、潮湿、通风不畅的条件下很容易滋生繁殖,导致垫草、饲料霉变,从而发生本病。
6.2 本次鸭曲霉菌病发生于11月份的贵州,这显然与阴雨绵绵、潮湿的季节有关。根据病理变化表明该场病情较为严重。
6.3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发生后用制霉菌素,配合硫酸铜溶液饮水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要注意使用一些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6.4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最好办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保持饲料新鲜,不使用过期、发霉的饲料。(2)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圈舍通风、干燥,勤换垫料。(3)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干燥、清洁,饲槽、饮水器经常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