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了一位有三十年养猪经验的“老猪倌”他的名字叫傅昌兴,家住浦江县白马镇刘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如今拥有了自己的两头乌猪专卖店。并且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年收入可达几十万之多。如今50多岁的付昌兴已经养两头乌猪有三十个年头了。当问起他有什么好方法让其生意那么红火时,他只是简单的一句“我没有其他什么好方法,就是想办法喂好猪,让顾客吃了鲜美的两头乌猪肉还想吃。”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这位”老猪倌“的养猪之路。
老猪倌进城开专卖店 9月29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家住浦江县白马镇刘店村的傅昌兴踩着三轮车,将前一天晚上在定点屠宰场宰杀好的猪肉运进浦江县城东山路1号的“两头乌鲜肉专卖店”。早上7时不到,傅昌兴的肉铺就卖起新鲜两头乌猪肉了。这位养了30多年猪的老猪倌,如今通过直销进一步提高了养猪利润。 记者在傅昌兴的专卖店里看到,摊上的猪肉已所剩无几。“生意很好,一天能卖一头猪,大约40公斤。”傅昌兴憨笑着说。 今年50多岁的傅昌兴养两头乌猪已有30多个年头了。30多年来,老傅从没把猪肉拿到市场上零售过,都卖整猪。每到年关,许多客商都会慕名上门到他家订购年猪。
“以前我总以为两头乌猪肉价格高,没多少人买,事实并非如此。”老傅连续参加了两届农博会后发现,两头乌猪肉十分俏销,他每次带猪肉去都销售一空,于是决心进城开专卖店。今年9月25日,老傅的专卖店简单装修之后开张了。 “浦江城区没有两头乌猪肉卖,我这是第一家。”老傅说,他开专卖店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方便城里人买肉,叫响两头乌品牌。专卖店开张才几天,他给顾客的价格很优惠,每公斤两头乌猪肉才卖50元,仅稍高于普通猪肉,而其他地方少说也要卖70元,甚至达到100元。 “每天营业额有2000元左右,利润900元。”老傅估算了一下开店成本,感觉很满意。他告诉记者,专卖店一年要1.5万元租金,卖的两头乌猪都是自己养的,等于是养殖基地有了销售窗口。 老傅算了算,按照专卖店每天一头的销量,他家现在可出栏的两头乌可以一直卖到春节前,到春节期间还能集中供应150多头。“从今年养殖规模看,我一年赚40万元没问题。”老傅说,年底前,他家要买辆小轿车,计划明年再扩大养殖规模,将存栏母猪增加到120多头,肉猪达1000多头。 猪饲料全是自己种的 这几年肉价大起大落,许多人因为亏本纷纷撤离养猪业,老傅不仅没撤离,反而越养越多。他告诉记者,养了30多年的猪,他还没怎么大亏过。 老傅告诉记者,其实养猪风险挺大的。1997年,他的两头乌猪每头能卖近千元,第二年就多养了几十头,没想到价格跌得很快,一头猪只能卖600元;2004年又遭遇价格低谷,他将满满一车猪拉到诸暨去卖,结果只卖了3000多元,而在市场行情好的年份,这车猪至少能卖五六千元。
傅昌兴也遇到过行情好的年份。“2008年,一头两头乌猪可卖八九百元,得净利润三四百元。”傅昌兴说,养猪多年,他已经适应了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的波动。如果猪肉价格好,养猪的人就多,供过于求,半年后猪肉价格就会下降,而这之后价格又会慢慢往上涨。摸准了市场规律后,傅昌兴心里越来越有底。在今年许多养殖户大叫饲料价格上涨、成本大大增加的时候,傅昌兴却丝毫不为成本问题犯愁。 “我从来没买过饲料,靠的是一家人全身的力气,把养殖成本降到最低。”傅昌兴说,他缩减成本的方法很原始,喂猪的玉米、萝卜、番薯等都是自己种的,连种子钱也能省则省,每到农作物成熟时就留出种子。 这几年,傅昌兴新造了房子,手头有点紧,自己种的饲料不够,一家人每天凌晨5时起床到野外割猪草,回来再清扫猪圈。“春天和夏天,猪都喜欢吃鲜嫩的草,到冬天就吃干稻草。”傅昌兴说,全家人靠出笨力气将养殖成本压下来,各个皮肤都晒得黝黑。
一家人辛苦一年能省多少成本?傅昌兴说,他从来没有算过这笔账。记者帮他算了一下:目前,市场上玉米粉每公斤要2.8元,按一头猪一天吃0.5公斤饲料计算,一天可以省下700元,一年就节省25万元左右。 考虑到明年要扩大养殖规模,傅昌兴今年从其他农户那里租用了40多亩闲置田地,用来种植喂猪的黑麦草、玉米草。
两头乌猪以皮薄骨细、肉质鲜美、繁殖率高而著称,是全国重点保护的78个畜禽品种之一。两头乌猪的生长期是普通猪的两倍多,且不易饲养。人家吃饲料的猪长到7个月就能出栏销售了,而吃草的猪要长到12个月才能卖。但傅昌兴一点也不觉得吃亏,他说用自己种的猪草喂出来的两头乌猪肉口感更好,即使辛苦一点,他也要坚持用笨办法把猪喂到12个月才出栏销售。 “我没有其他什么想法,就是想办法喂好猪,让顾客吃了鲜美的两头乌猪肉还想吃。”傅昌兴告诉记者,他眼下最着急的就是自己要守在专卖店里卖肉,脱不开身,等店里雇到人,他就回去种猪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