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蛋鸡的饲养特点,用药主要在幼雏、中雏期和育成期,分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治疗用药须凭兽医处方购买,在兽医指导下正确使用。蛋鸡饲养以群养为主,预防重于治疗,因此,用药剂型多选用预混剂混饲,或可溶性粉混饮方式,不用片剂和注射液剂型,以方便饲养者使用。蛋鸡进入产蛋期后,大多数采用笼养方式饲养,蛋鸡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大大减少,只要管理得好,产蛋期母鸡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较少,在蛋鸡饲料中禁止加入任何药物添加剂,以防止鸡蛋中药物残留超标。
产蛋期用药容易导致鸡蛋的药物残留超标,绝大多数药物都禁止在产蛋期使用。由于蛋鸡在产蛋期可用药物较少,如遇个别或少量严重生病蛋鸡,若治疗成本超过其本身价值,则应放弃治疗,将病鸡淘汰。产蛋期只允许使用国家规定的产蛋期允许使用的治疗药物,且要严格遵守休药规定。
选用兽药需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农业部有关文件,并结合使用情况,优先选择药效好、毒性小的药物。凡未规定休药期的品种应遵守“肉应不少于28天,蛋应不少于7天”的规定。
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微生物药物,对畜禽细菌性感染的疾病和一些原虫病有着很好的防治作用。常见的有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氯吡嗪、增效磺胺嘧啶等药物,养鸡生产中常用于防治白痢、球虫病、盲肠炎、肝炎和其他细菌性疾病,但不能滥用。产蛋鸡如果使用了上述药物,会使鸡产软壳蛋和薄壳蛋。因此这类药只能用于雏鸡和青年鸡,对产蛋鸡应禁用。此外,含有磺胺类成分的药物都会抑制鸡产蛋。
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干扰细菌糖代谢的早期阶段而发挥其抗菌作用,主要用于病禽肠道感染。应用中常因拌料不均匀或大剂量长期使用而引起采食量下降等毒性反应,延缓蛋鸡的性成熟,从而拖延蛋鸡的开产时间,对产蛋鸡应禁用。
属于广谱抗菌素,常见的主要是金霉素,主要呈现抑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除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支原体、霉形体、各种立克次氏体、钩端螺旋体和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该类药对鸡白痢、鸡伤寒,鸡霍乱和滑膜炎霉形体有良效,但副作用也较大,不仅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损坏肝脏,而且能与鸡消化道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而妨碍钙的吸收,同时金霉素还能与血浆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难溶的钙盐排出体外,从而使鸡体缺钙,导致鸡产软壳蛋,蛋的品质差,也使鸡的产蛋率下降。
主要有链霉素和新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远比革兰氏阳性菌强,应用比较普遍。但是产蛋鸡在使用这些药物后,从产蛋率上看有明显下降,尤其是链霉素在停药后,产蛋率回升较慢,对产蛋性能有影响。
如氯苯胍、莫能霉素、球虫净、氯羟基吡啶(克球粉)、尼卡巴嗪、硝基氯苯酰胺等,这些药物一方面有抑制产蛋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在肉、蛋中残留。莫能霉素会影响鸡的免疫力,用量不能超过饲料量的0.01%,若超0.02%会降低鸡的采食量,影响产蛋量和蛋重,故产蛋鸡应限制使用;给蛋鸡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氯苯胍,会使其所产的蛋有特殊臭味,故该药不宜用于产蛋鸡;克球粉可抑制鸡对球虫的免疫力,用量超过0.04%会影响鸡的生长及产蛋;尼卡巴嗪用量在0.0125%以上能轻度抑制鸡免疫力,用量超过0.08%时会使鸡出现贫血,产蛋率、受精率下降和蛋壳色泽变浅,故产蛋鸡应禁用。此外,产蛋鸡还应禁用氨丙啉、二甲硫胺、三字球虫粉、禽宁、盐霉素、马杜霉素、拉沙洛菌素等。
蛋鸡产蛋期除了严格遵守上述的用药原则外,包括产蛋鸡在内所有家禽用药时应注意减少和避免应激、配伍禁忌、避免耐药性、限制使用人用抗生素等。如防疫时严格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对蛋鸡进行免疫,可有效防止蛋鸡发病和死亡,其目的是争取不用药或少用药。在产蛋期则更要慎用疫苗,主要指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产蛋鸡除发生疫情紧急接种外,一般不宜接种这些疫苗,以防应激等因素引起产蛋量下降和软壳蛋。
从细菌耐药性方面看,蛋鸡饲养户使用兽药时,还要注意限制使用某些人畜共用药,从配伍禁忌方面看,抗菌素之间、抗菌素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有的可产生增强相加作用,有的可产生拮抗和毒副作用,所以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以免带来不良所果,如青霉素G与四环素,土霉素与金霉素则不能联用。
英华多蛋多,提高产蛋量,延长产蛋高峰期!增蛋效果看得见!谱写蛋鸡增蛋神话,欢迎惠顾!热线:135 2686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