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兔病流行特征及防御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3-31  来源:齐鲁牧业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71
  疾病流行特征
  1 兔群对疫病的易感性增加 
  随着集约化养兔场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相应的饲养条件跟不上,管理不到位,兔群的饲养密度加大,消毒卫生不严,通风换气不足,以致兔场及环境污染愈加严重,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加之各种应激源增多等不良因素,使得兔群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兔群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强。
  2 非典型性和病原出现新的变化
  在疫病流行过程中,受环境或免疫力的影响,某些病原的毒力常出现增强或减弱等变化,从而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血清型。加上兔群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从典型向非典型、温和型转变。此外,有些病原的毒力增强,即使经过免疫的兔群也常发病,给疾病诊断、免疫和防制造成较大困难。
  3 呼吸道疾病危害严重
  规模化兔场增多、饲养密度加大,为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良机。近年来,规模化兔场普遍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且各种日龄的兔群都可发病,发病率为30%~50%,死亡率5%~30%。
  4 消化道疾病频发
  由于饲养管理不善,饲草饲料发霉变质,兔舍卫生差,消毒不彻底,通风换气不良,环境污染严重,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新的腹泻病不断涌现,给养兔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5 混合感染和疾病综合征逐渐增多
  生产上常见并发病、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的病例显著增多,并导致兔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例如兔呼吸疾病综合征便是由某些病毒、细菌以及环境应激、饲养不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综合征。目前,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该病的发生,有的兔场发病率可达20%~30%,死亡率达20%以上。至于继发感染,目前在兽医临床上也极为常见,尤其存在某些原发性感染的情况下,一旦饲养管理不善,消毒卫生不严以及存在应激时,即易发生继发感染。
  6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加重 
  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尤以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和兔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等传染性疾病因素最为重要,但应激、真菌毒素等引起的免疫抑制也不容忽视。例如兔瘟和兔巴氏杆菌病除直接危害养兔生产外,更重要的是两者均可侵袭兔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使机体抗病力减弱,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这可能是近年来兔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
  7 治疗模式改变,病原菌抗药性增加,抗生素疗效降低 
  由于疾病进一步复杂化,临床上治疗模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单一治疗转为综合治疗,抗病毒或抗细菌药物以及抗血清、球蛋白、中西药物混合使用,尤其是盲目大量滥用抗生素,使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很强的耐药性,使抗生素用药剂量增大,疗效降低。大量使用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病菌同时也杀死有益菌,引起二重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因而一旦发生细菌性传染病,很多抗生素都难以奏效。
  防制对策
  1 一般性措施
  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确保足够的饲料营养,提高兔群免疫力和抗病力,加强兔舍管理,保持干燥,注意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维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注意兔舍通风。
  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搞好兔场环境卫生,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兔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
  选择优质广谱驱虫药,做好定期驱虫,加强体内外寄生虫的有效控制,同时应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2 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加强规模化兔场和基层兽医站诊断实验室的建设,建立有效的疾病诊断、检测与监控体系,重视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疫情监测和监控,出现疫情应尽早进行诊断。
  3 合理用药 
  根据兔病的流行特征、症状、病变及实验室诊断、药敏试验等,有针对性地选用敏感药物;饲用促生长抗生素和治疗用抗生素应分开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提高治愈率。
  4 防疫管理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疾病类型、流行特征和当地疫情,兔的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并结合疫苗厂商的建议和当地兽医以及专家的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使兔群在整个生产期都得到有效免疫保护。
  重视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做好兔瘟、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兔轮状病毒病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兔瘟、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病可采用疫苗免疫接种,而兔轮状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与治疗办法,只能通过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加强消毒卫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兔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兔群继发感染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兔舍环境中的各种应激因素,禁止使用霉变饲料,以减少非传染性因素对兔群造成的免疫抑制作用。
  重视防疫人员的免疫接种技术培训,使其操作正确,确保疫苗接种剂量准确,注射到位,从而保证免疫效果,减少损失。
  小结
  我国兔病防制的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养兔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兔病防制体系建设担负着控制或消灭兔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重大任务。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减少养兔生产中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兔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也是兽医工作者的艰巨任务。疫病的有效控制有赖于将免疫接种与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及饲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重视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提高防病理念及对疾病的认知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实行疾病综合防制技术。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