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瘦肉型猪生态健康养殖是从生猪的环境、种猪、商品猪、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全过程实施环境友好型、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方法生产更安全、更营养、更卫生、瘦肉率含量高的的优质猪肉。笔者总结出以下7 项技术要点。
一、选址布局绿色环保
优质瘦肉型猪生态健康养殖基地选址科学。确保猪场既不污染周围环境,也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根据地形、地貌、水源、主导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规划,总体原则是紧凑整齐,有效利用土地,各区域、各生产单元间联系方便、布局合理,符合生产管理和防疫、防火要求,便于流水作业,缩短水、电、路距离,减少资金使用。
二、优质二元母猪及三元杂交组合技术
加强对瘦肉率高、肉品质好、杂交优势明显的地方猪种(例如:淮猪、太湖猪等)保种繁育推广工作,做好提纯复壮。扩大优质母猪的数量,为生产优质的二元母猪打好基础。
推广优质“一洋一土(如:长白公猪配母淮猪)”“培育品种”“洋二元(如:长白公猪配大约克母猪)”等三种类型的二元母猪,淘汰劣质母猪。二元母猪由条件好的指定猪场提供。
大力推广“两洋一土(如:长大公猪配母淮猪)”“一洋一培”“洋三元(如:长大公猪配杜洛克母猪)”等三种类型的三元杂交组合技术,重点推广“两洋一土”杂交组合中“长大本”模式。
三、二元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1.控制饲养、保持母猪肥瘦适中。确保母猪如期发情。防止蹄肢疼痛,抑制发情。选择蹄肢粗壮的种猪;后备猪的饲料要比肉猪多提供矿物质,保证骨架发育,选择适合母猪营养需要的饲料,不能用商品肉猪料替代母猪料;确保圈面干燥、不滑;防止疫病引起跛行。
2.诱导、刺激发情,促进早发情。加强母猪运动、晒太阳、混群、并圈等方法的刺激;经产母猪产后7天不发情的,与公猪或发情母猪放在一起等。也可用药物促进早发情,产后2天内,肌内注射前列腺素(PG)等。药物治疗迟发情,肌内注射绒毛膜激素(HCG)或促黄体素(LH)等。
2.加强集约化猪场母猪的集中繁殖工作。重点是人为调整母猪发情时间,实现同一猪场的母猪分成若干批,每批若干头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为实现肉猪的全进全出打好基础。
3.预防和及时治疗子宫炎症。重点是预防,如禁止自然交配,输精时一管多猪不消毒等。一旦感染,要采取冲洗、抗菌等综合方法及时治疗,防止转化为慢性。发现子宫炎症的母猪不能配种,必须等痊愈后再输精。
4.实行正确的发情鉴定方法。二元母猪必须采取“压背法”检查母猪是否发情,每天检查2次;洋二元母猪最好在有公猪的前提下检查,才能确保发情的准确性。只有压背不动,母猪才能输精。
5.加强免疫,防止流产、死胎。所有二元母猪除了进行常规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以及五号病免疫外还要注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等疫苗。
四、人工授精技术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生产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的关键。只有人工授精,组织最好的种公猪并实行最科学的饲养方法,才能保证种公猪的质量。由于公猪在三元杂交猪中的重要性占75%,而母猪的重要性仅占25%,因此可以组织最优秀的公猪集中在改良站饲养,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配种,这是多快好省生产优质商品猪的最佳方法。人工授精还可以避免许多传染病的传染,也是生产优质优质瘦肉型猪所必须的关键技术之一。
1.改善公猪生活环境。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建立各种规模、各种体制的猪人工授精供精站,将公猪舍温度常年控制在30℃以下,保护公猪蹄肢,保持猪舍通风正常、空气新鲜。
2.提高公猪饲养水平。对公猪实行科学的饲养方法,在饲养中添加有机微量元素代替原来的无机元素,科学调整配方,既保证猪种不退化,又能提高精液质量。
3.改进精液采集技术。实行科学的采精方法,确保公猪达到最佳的性兴奋状态,既保证公猪采精充分,养成良好的习惯,延长使用寿命,又能保证精液不被污染,确保原精质量。
4.提高精液检验水平。科学、正确检测精液稀释前后的质量,根据不同公猪选择最适合的公猪精液稀释液稀释精液,最大地延长精液的生存时间,为运输精液、人工输精赢得时间。
5.加强精液的恒温保存。建立分布全县的猪精液销售网点,在这些网点配备必须的设备确保精液的恒温保存及其质量检测,确保24小时都能面向养猪户出售精液,保证母猪适时输精。
6.普及输精技术。向养母猪户普及仿生输精法,在养母猪户购买精液时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根据不同的母猪品种购买相配套的公猪精液输精,正确开展三元杂交,防止搞乱猪种。
7.实行重复输精。发情适期二元母猪每情期输精2~3次,每次输精20~40毫升,外血含量越高的母猪输精量越是要高,而且输精的间隔时间也要适当延长。洋二元母猪每次输精量要达到80ml左右,输精次数要达到3次,少数母猪分别达到5次,个别母猪可能只能输精一次,总之要输到发情母猪不让输精为止。
8.优化公猪质量。根据公猪配种后生产的小猪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受胎率最高、后代表现最好的公猪留下来继续饲养和供精,及时淘汰品质差的公猪,确保优质瘦肉猪的生产。
五、商品猪全程饲养技术
商品猪全程饲养包括仔猪保育、育肥前期、育肥后期三个阶段,养好这三个阶段的猪,对于保证三元杂交商品猪的生长速度、猪的瘦肉率、猪肉的品质十分重要。
1.高效仔猪料及仔猪35日龄断奶。仔猪3—5日龄时进行诱食,7日龄开始强迫性训练。高效仔猪料的要求很高,一般猪场很难配制,最好买商品料,如正大551、大江311、新城401等。根据各场技术水平、猪舍条件、仔猪体况实行35日龄左右断奶。对于少数技术水平高、猪舍条件好的猪场,可实行28日龄断奶,甚至17—21日龄断奶;对其它的30日龄达到旺食期、膘情好、被毛光亮的场,可在35—40日龄断奶;对开食迟、仔猪营养不好的场,可推迟到45日龄。断奶前一周,母猪饲料应渐减,使泌乳量减少,防止乳房炎的发生。
2.仔猪网上培育。仔猪断奶后在原来环境中留栏一周,然后原窝转入仔猪保育舍饲养。要创造条件实现高床网上培育,可以减少仔猪接触粪的机会,减少许多疾病的感染,提高健康水平。制造网的材料可以是细钢筋,也可以是毛竹片、铸铁等。
3.肉猪全进全出。将相同来源、相似日龄与体重的猪放在同一栋猪舍内,同批培育、同期育肥、同期出场屠宰。然后,将空猪舍及其设备彻底清洗与消毒、封棚、干燥一段时间,等待另一个年龄段的猪进舍。(1)集中生产。所有繁殖母猪要调整配种日期,或实行同期发情,做到集中配种、集中产仔、集中保育、集中育肥、集中屠宰上市。猪群离舍后,猪舍应彻底清洗消毒干燥后再接受新的猪群。如果一个猪舍内有猪发病和死亡,不要零星补充猪只,应在全群育肥或淘汰后,经过彻底消毒,空闲15天后再引入无病猪群。
(2)多点隔离饲养。猪场内每栋猪舍跟其它猪群隔离开,一栋猪舍养同一批次的猪,每栋猪舍间距离越大越好,进入每栋猪舍都有相对独立的消毒措施,栋与栋之间人员与设备相互不来往交叉,以防不同年龄猪、不同猪舍间疫病交叉感染,尤其是要防止年龄大的猪将病传染给年龄小的猪。如果条件不够,也要变通。如,在一栋猪舍中隔离出不同的饲养区,使不同隔离区内的猪不能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相互接触(空气、粪便等)。在许多猪场,可以采取部分隔离的方法。即舍内不同批次的猪应饲养在不同的饲养区内,而不同的饲养区内必须用至少1.5米高的隔板或墙壁,最好用到顶的墙隔开。
4.育肥猪分阶段饲养技术。前期(20—60公斤)为猪提供能量12.96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5%—16%的优质配合料,任猪敞开采食或不限量按顿喂;后期(60—90公斤)控制营养摄入量,限制脂肪沉积。首先是降低饲养质量,消化能降至11.9兆焦/千克,粗蛋白质降至13%—14%。其次是限制采食量,约占敞开饲喂的80%,即每次仅让猪吃八成饱,相当于15—20分钟的连续采食量。
5.肉猪配合料、生喂技术。配合料最好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饲料,也可以按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购买浓缩料回去,按说明书添加其他主要原料搅拌放大而成。生料分两种,一是粉料和颗粒料。条件好的猪场可喂颗粒料,可减少粉末飞扬,改善猪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但要安装饮水器,或每圈一水槽,保证充足清洁饮水。二是湿拌料。即将青粗精料按料水比1:1搅拌后饲喂。有的地方将这种料堆放1—2天发酵后再喂猪,但要注意将青料洗净,防止寄生虫感染。堆放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变质。每日饲喂2—3次。喂量比例:早晨35%、中午25%、傍晚40%。要改变传统的将饲料煮熟加水成稀汤状喂猪的不良习惯。饲料拌水或拌青饲料浆水程度以捏得拢、散得开为宜。
六、生态健康猪场环境控制及粪尿净化技术
1.猪场环境控制。对新建和改造猪舍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重点采取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等措施,优化猪群饲养环境,充分发挥生猪生产潜力。
2.粪尿净化.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采取粪尿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污水三级沉淀等方法处理粪尿,实行达标排放,发展生态型、环保型养殖业。
(1)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饮污分离”,减少污染总量。猪舍地面采用漏缝地板,每天及时将清楚,保持栏圈干净卫生。
(2)粪尿堆积发酵,便堆积发酵后用于还田。南部气温略高,可采用沼气发酵处理,大中城市可生产有机复合颗粒肥料。
(3)污水三级沉淀。按粪尿分离工艺设计,分阶段设沉淀池,污水采用厌氧处理或厌氧+好氧处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进行二级治污池处理。经处理后污水中有机物减少50%,耗氧量减少50—80%,基本达到灌溉肥田的要求。如排放到河沟中还需经曝气池好氧微生物处理,再经沙滤达标排放。
(4)发展生态型畜牧业。积极实行逐牧结合,林牧结合,果牧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特别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产业化,集中处理污染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
(5)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在饲养管理中,积极研发减少排污的措施,如采用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减少干物质排泄;适当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或选择高消化率的饲料,减少氮排放;添加植酸酶,减少磷排放;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消毒剂,减少微量元素排放;在污水中添加“EM”生物制剂或化学剂,减少臭气;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畜禽生产及有机畜禽产品。
七、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生猪疫病防治主要采用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技术,严格执行科学免疫、规范消毒、定期监测、规范用药等有关规定,并进行生产的全过程监控,确保从源头生产出符合无公害标准的生猪。
科学免疫,主要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实行免疫标识制度;规范消毒,筛选有效消毒药,制定消毒程序;定期监测,建立统一规范的诊断方法和程序,定期对猪场进行监测;规范治疗及科学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严禁使用违禁物品。同时及时运用隔离、加强消毒、立即淘汰等综合配套措施,有效地控制和净化规模猪场重大动物疫病,从源头上保证优质瘦肉型猪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