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情况。杨某的规模鸡场250日龄的商品蛋鸡3000只,前几日出现采食量稍减、零星死亡现象,鸡群中肥胖鸡较多,发病率达4%,产蛋率由97%下降到85%。
2. 临床症状。病鸡肥胖,体况良好,无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死亡;有的精神委顿,腹部柔软下垂,下腹部可以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冠、肉髯色淡,或发绀,继而变黄、 萎缩;有的鸡冠苍白,食欲下降,体温正常,粪便呈水样黄绿色;严重者嗜睡,瘫痪,进而冠、肉髯苍白,几小时内死亡。
3.病理变化。 病死鸡的皮下、腹腔及肠系膜均有多量的脂肪沉积。特征性变化主要表现在肝脏肿大,是正常的2~3倍,边缘钝圆,呈黄色油腻状,表面有出血点及坏死灶,质地 变脆,易破碎如泥样,用刀切时,刀表面有脂肪滴附着;有的肝脏破裂而发生内出血,腹腔内有大小不等的血凝块,心肌变性呈黄白色,肾脏变黄,脾脏、心脏、肠 道有不同程度的小出血点。
4.治疗方案。(1)通过限制饲喂,控制能量饲料,增加蛋白质饲料特别是含硫氨基酸,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1%~2%;(2)饮水中添加壮优(天然高效胆汁酸粉)500克/2000斤水全天饮水,连用 5天。采用该方案5天后,产蛋率上升到93%,不再出现零星死亡。
5.发病原因。(1)日粮中脂肪过多。饲料中动物油脂、油渣等添加过多,鸡群发病率会明显升高,且病情严重。(2)高能量、低蛋白饲料采食过量。鸡采食大量玉米等高能量饲料后加速了肝脏脂肪的合成,而肝脏脂肪需在肝内形成蛋白运出肝脏。因此,凡在自配饲料中过量添加玉米等高能饲料成份,而优质鱼粉、豆饼、花生饼相对不足的,蛋鸡脂肪肝综合症发病率较高。处于产蛋高峰期的母鸡由于对蛋白的生理需求较大,发病率较高。(3)饲料霉变。发霉的饲料尤其是变质的花生饼产生的黄曲霉素易使肝脏受损,导致肝功能降低和脂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肝脏代谢障碍,肝脏脂肪沉积出血。(4)运动不足。调查中发现,此病多发于笼养鸡,特别是较肥胖的鸡。笼养鸡在较好的饲喂条件下,运动不足,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致使脂肪沉积于肝脏。(5)营养缺乏。日粮中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E等都可参与脂蛋白的合成,磷脂也是合成脂蛋白的必需因素,而脂肪酸、含硫氨基酸、胆碱等又是合成磷脂的必需原料。这些物质缺乏,也会引起脂肪肝。(6)应激因素。蛋鸡在产蛋高峰饮水不足、光照减少、更换 饲料、气候炎热、通风不良等,均可引起发病。(7)遗传因素。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鸡的品种、品系有关。
6.预防措施。 (1)合理调整饲料结构。必要时限量饲喂,防止鸡过肥。一般减少饲料量的8%,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1%~2%。(2)饮水中添加壮优(天然高效胆汁酸粉)500克/2000斤水全天饮水,也可拌料500克/1000斤料。在饲料中供应足够的、叶酸、蛋氨酸、肌醇等。用量要足,同时符合要求。(3)控制日增重。在9周龄时严格控制体重,不宜过肥。高于平均体重15%~20%的鸡应分群饲养,限制饲喂。(4)减少应激因素。给予充足的饮水和光照,保持舍内安静,尽量减少噪声和捕捉等,夏季防暑降温,降低饲养密度,防止热应激。(5)有条件的鸡场可定期检测蛋鸡血液中的胆固醇、血钙等的含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全国招商服务热线:400-852-1258,18615693083 qq:301148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