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猪场生产管理要强化三大猪病意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4  来源:未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55
核心提示:猪病是目前最让养殖者头疼的问题,但要想养好猪,减少猪病发生,必须强化三大意识。一、营养意识俗话说病从口入,90%以上的病原体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接触动物的。但猪吃的饲料[ 玉米、豆粕、鱼粉、添加剂 ]不可能100%不被污染,特别是霉菌毒素,如果猪长期采食霉变饲料[ 玉米、豆粕、鱼粉、添加剂 ],就是停喂后,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整个猪群可以延续几个月甚至更长,如流产、死胎、不发情、弱仔及呼吸道等疾病。再者变质的饲料[ 玉米、豆粕、鱼粉、添加剂 ]营养价值降低10%~30%,吃进去不生病就是万幸,怎么

猪病是目前最让养殖者头疼的问题,但要想养好猪,减少猪病发生,必须强化三大意识。

一、营养意识

俗话说病从口入,90%以上的病原体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接触动物的。但猪吃的饲料[ 玉米、豆粕、鱼粉、添加剂 ]不可能100%不被污染,特别是霉菌毒素,如果猪长期采食霉变饲料[ 玉米、豆粕、鱼粉、添加剂 ],就是停喂后,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整个猪群可以延续几个月甚至更长,如流产、死胎、不发情、弱仔及呼吸道等疾病。再者变质的饲料[ 玉米、豆粕、鱼粉、添加剂 ]营养价值降低10%~30%,吃进去不生病就是万幸,怎么能让猪长得快长得好?因此要做到精细化饲养,做到阶段和饲料细分化,营养合理化,喂养科学化。

二、环境意识

环境分猪体外生存环境与猪体内环境。

猪体外环境是猪场的地理位置和场内及圈舍的环境。场址要建在地势较高且远离居民区和公路主干道的地方,防止人员流动及车辆、微尘、动物等携带病原污染猪场。

圈舍环境包括猪舍内的温湿度、卫生。温度:高温和低温都会造成猪群生长缓慢,仔猪拉稀、成活率下降,猪群抵抗力下降,还可能出现猝死。3天内的仔猪需30℃~36℃,断奶前25℃~32℃,断奶后25℃~28℃,保育后期到生长期21℃~25℃,中大猪15℃~21℃。因此要关注天气预报,随时采取措施防寒保暖,避免温度应激使猪群抵抗力下降而诱发疫情。湿度:过低的湿度使粉尘量加大不利于空气净化,使呼吸道病增加;过高的湿度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生存。猪的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为宜。卫生:每天打扫猪舍,及时清扫排泄物,以防长时间堆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寄生与繁殖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影响猪群健康。

猪体内环境:指猪消化道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在猪的消化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形成相对稳定平衡的微生物群,其中有益菌群常处优势。猪不发病是因为有益菌建起的防御屏障在起作用,它们可抑制有害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并把这些有害菌清除掉,还吞噬有害的外来群体,不至于使其发展壮大来危害猪的健康。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应把改善猪的微生态内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不应过多依赖化学药物,因大量使用化学药物会破坏消化道内的生态平衡,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菌。但把有益菌再重新培养成优势菌群需要较长的过程,而有害菌则能在短期内重新繁殖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猪场用药后一旦停药很快又发病的原因)。再者长期大量使用同一种药物产生的耐药菌株将降低药物的疗效,出现药量越用越大越频繁,疗效越差的现象,使猪体抗性下降很易感染疫情。因此,在给猪用药后应用一些生物制品,以快速培养补充消化道的有益菌,使猪体内环境保持健康状态,是预防疾病的先决条件。

三、防疫意识

防疫的目的是接种疫苗让猪被动产生对机体的非特异性的保护,防止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对猪造成侵害。每个猪场都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防疫程序,不要盲目跟从别人。本人认为在制定防疫程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了解本场及周围所处的养殖环境(疫病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本场防疫程序;每年定期做大群抗体检测,然后根据本拨情况修订防疫程序;认清所用疫苗的保护范围及有效期和使用对象;清楚所防疾病对本场的实际危害,不可滥用和无序使用疫苗;引种时先了解当地的疫情后再做决定,记得索要引种地的防疫程序和防疫记录。

 
关键词: 养猪 猪场生产管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