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理学特性决定了肺脏在猪的生命活动中的特殊地位
猪没有汗腺,体内多余的热量要通过肺部的快速呼吸排出体外,初生野猪仔落地后很快就能够追随母亲奔跑,使得肺脏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增强了肺脏的呼吸和散热功能,自然选择的强大作用使得猪有了这种特性。肺脏不仅是猪的呼吸器官,也是散热器官。猪的呼吸频率幅度极大,表明在猪的生命活动中,肺脏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正常状态下,健康猪每分钟呼吸15~25次,幼龄猪、妊娠母猪稍微高一些,可以达到30多次/分钟;夏季高温季节,由于多余热量的排除,可以达到40~60次/分钟;长时间处于高热环境中,或者剧烈运动之后,或者病理状态下,其呼吸频率可以达到不可思议的110~120次/分钟。显然,肺脏功能正常与否,是猪健康的基本条件。同样道理,如果后天的锻炼不足,其先天赋予的强大功能也难以形成。若功能尚未完善的肺脏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或病理状态,就会导致每搏输出量加大而使心脏负担加重,继续发展则进入心脏搏动代偿性加快的状态,随之而来的是消化吸收功能、免疫功能受到损伤。轻则导致生产性能下降,重则导致抗逆性和抗病力的下降,为疫病侵入打开窗口。所以,就猪而言,只要有健康的肺脏,就不会有大问题。就像反刍动物一样,只要能够正常反刍,就没有大问题。
2 行为学特征是尘埃进入上呼吸道的必然结果
猪有群居、争抢采食的行为学特征,幼年猪争抢采食尤为强烈。在采食过程中,呼吸并没有停止。当然,处于尘埃较多环境中,即使没有争抢采食的行为,尘埃同样会随空气进入上呼吸道。自然状态下,猪会迅速离开尘埃较多环境。分散饲养状态下,同圈数量有限,争抢采食不强烈,加上多数饲喂水料或湿料,尘埃进入猪上呼吸道的概率很低,即使偶尔发生,时间也很短,通过喷嚏、咳嗽,可以很快排出呼吸道,肺脏的功能较少受到影响。规模饲养状态下,数头、几十、甚至上百头猪处于一个圈舍之中,猪只之间打斗、嬉戏、争抢采食等行为和管理水平较低。猪场猪舍内猫、老鼠、鸟的活动,造成了活动区域内尘埃的增加。在育肥猪圈内,猪只之间的位次明确,打斗和争抢采食行为发生的频率很低,只是在并圈时发生,尘埃进入育肥猪上呼吸道主要是在采食过程中。而在保育阶段,打斗、嬉戏和争抢采食频频发生,一方面增加了活动区的尘埃,导致粉尘直接进入上呼吸道;另一方面在争抢采食的过程中,一些饲料粉尘进入了上呼吸道。要命的是保育猪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喷嚏、咳嗽已经不能有效地排出上呼吸道的尘埃,久而久之,那些体质虚弱的仔猪或保育猪、育肥猪的支气管内就会积存粉尘而出现持续性的咳嗽。
3 不同给料方式的比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量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1)干料、湿料、水料三种给料方式中,消化吸收利用效率以湿料最好,干料次之,水料最差。这是因为同干料相比,湿料由于提前浸润,在胃肠道内更容易同消化液混合均匀,有利于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植入和功能的发挥,所有营养成分都有充分消化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水料则由于水分过多,排除水分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从而浪费了净能。
(2)节约饲料、减少浪费方面湿料最好,水料次之,干料最差;在干料中颗粒料又优于干粉料。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在猪采食过程中,湿料不容易抛洒,水料在采食中尽管有抛洒,但多数是水分。
(3)从减轻疫病危害角度分析,同样是湿料最好,水料次之,干料最差。这是因为自由采食猪群在猪采食时,随着料仓中饲料的下滑,饲料中的粉尘细末,会随着猪的呼吸而进入其呼吸道,进而形成尘肺病。即使是定时给料,由于抢食的原因也同样不可避免。比较而言,颗粒料相对好些,毕竟粉尘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