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特征
猪细小病毒(PPV)是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无囊膜单链DNA病毒,成熟的病毒粒子为等轴二十面对称体,直径18~20 nm。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能够在PK15、新生仔猪肾细胞等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PPV具有血凝活性,能够凝集人O型、大鼠、小鼠等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的红细胞最敏感。PPV对高温的抵抗力很强,70℃加热2 h仍有感染能力;氯仿、乙醚等消毒剂不影响其毒力,只有在甲醛蒸汽、紫外线照射很久的情况下才能消灭该病毒,一般使用2%烧碱液杀灭病毒。
二、流行病学
猪细小病毒病分布广泛,全世界范围内均可发生。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每年4~10月母猪产仔、交配的季节多发。该病呈地方性流行或者散发,本病发生后,猪场可连续几年不断出现繁殖失败。带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分泌物、粪便等排泄物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由带病母猪传给胎儿,造成死胎;带毒公猪的精液也会通过本交或人工受精传染给母猪。该病的主要传染对象是青年母猪,尤其是头胎母猪感染性极强,病毒进入胎盘可损害胎盘以及胎儿的很多组织器官,导致死胎、木乃伊胎的发生。
三、致病机理
PPV的致病性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母猪受精卵细胞的影响,其次是胎儿发育的影响。PPV 能顽固地吸附在母猪受精卵细胞透明层的外表面,同时部分 PPV 能穿过透明带而进入卵细胞,并且其透明带外的卵细胞层里可以看到细胞碎片。 PPV 还能使母猪的黄体发生萎缩。如果怀孕母猪感染了 PPV,则妊娠黄体发生萎缩,使之失去了正常时抑制排卵和分泌孕酮的功能,造成母猪体外的胎儿处于不利的环境中,最终出现流产、死胎、胚胎死亡、木乃伊化胎儿和不规律的发情周期。
四、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
(一)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 ,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能发现病毒的存在。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感染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妊娠母猪妊娠初期感染时,因死亡胎儿被吸收,而产仔数量减少;中后期感染可出现流产和正常产,产出异常仔(异常仔即表现为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等)。娩出后存活的异常仔猪不能站立,瘦小,体弱,并很快死亡。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除出现流产、死胎、弱仔、木乃伊及发情而不孕等现象外,个别母猪有体温升高、后躯运动不灵活或瘫痪、关节肿大或体表有圆形肿胀等现象。
(二)病理变化该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不完全钙化,胎儿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感染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干尸化及坏死等病变。组织学病变为母猪的妊娠黄体萎缩 ,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在胎儿对PPV没有免疫能力的时候感染该病毒,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颜色变黑、脱水、木乃伊化等症状,镜检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胎儿对PPV具有免疫反应之后再感染,不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镜检可见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内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脑炎变化。
五、诊断方法
(一)初步诊断若在猪场出现多头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而母猪没有临床症状,可考虑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外,也要结合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考虑,并且需要与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布氏杆菌病等相鉴别。
(二)实验室诊断
1.病原的分离。取流产的胎儿、死产仔猪等材料处理之后接种PK15等对PPV敏感的细胞进行制备。
2.血凝与血凝抑制检测(HA-HI)。该方法是检测 PPV的常用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人工感染 PPV 的猪,5 d后可检测到相应抗体,12 ~14 d 抗体滴度高达 1 024~4 096,并能持续多年检出抗体[1]。待检血清需要首先进行灭活处理,然后用红细胞吸附,再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该方法的优点是快速并可以进行大量的诊断;缺点为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3.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法。取疑似病猪的扁桃体、死胎、木乃伊胎,将其做成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诊断液染色待检细小病毒标本片:将染色标本片置湿盒中,放入 37℃培养箱作用 30 min ,取出用 PBS(pH 值 7.2~7.6)冲洗和漂洗 15 min,中间需换液 1 次。再用中性蒸馏水冲洗除盐,待标本片自然干燥后,滴加磷酸甘油,盖上洁净的盖玻片,放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内有亮绿色荧光颗粒集结,而对照无荧光颗粒集结,可判定为阳性。该方法可靠、敏感。
4.ELISA检测方法。刘俊辉等等采用差速离心、透析、聚乙二醇浓缩纯化 PPV制备抗原,建立检测 PPV 血清抗体的间接 ELISA方法。通过对400多份样品的分析,该方法特异性强,易于操作,对于大量血清检测具有省时、便捷、准确的特点,更适应规模化养殖的早期诊断和紧急预防的需要。但是该方法还没有实现检测的标准化。
5.血清中和检测方法(SN)。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 PPV,然后根据培养细胞的病变情况来计算血清抗体的滴度。该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但是操作比较繁琐,特别是当病毒低剂量时不引起细胞病变,限制了该方法的检测过程。
6.PCR检测方法。李明凤等利用 PCR扩增出猪细小病毒VP2保守区基因194 bp 片段,并克隆到pGEM T载体上,纯化质粒作为 PCR检测的标准模板,以10倍梯度稀释质粒为标准模板,进行 SY BR GreenⅠ荧光定量 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猪细小病毒的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 1.0 ×102拷贝/μl。赵灵燕等使用PCR扩增出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片段后,经过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敏感性实验建立了猪细小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并对118份样品进行了检测。陈进会等基于猪瘟病毒( CSFV) 、伪狂犬病毒( PRV) 以及PPV基因组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互补的3对引物,可从人为混合的样品中同时检测到 3 种病毒。结果该方法可检测 14.5 的 CSFV、 1 的 PPV 以及 31.4的 PRV的核酸模板。
7.核酸探针技术。Krell等应用核酸探针技术对PPV进行诊断, 结果最低可检出 0.1 的 DNA。侯喜林等使用地高辛标记的猪细小病毒核酸探针检测PPV病毒,可检出PPV最小量为 40 的 DNA。该技术的优点是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六、防控措施
基于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建议种猪场采取“预防为主”的方法。
(一)预防方法
1.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猪隔离饲养半个月,经过2次血清学检查,效价在 1:256 以下或为阴性时,再合群饲养。
2.初产母猪一般在9月龄以后配种,以便大多数处女母猪提高主动免疫能力。
3.在母猪产前注射土霉素或饲喂四环素族,能有效防止母猪发病,并对仔猪起到预防作用。
(二)免疫接种初产母猪在配种前通过自然感染或人工免疫接种获得主动免疫。目前主要有灭活油乳剂疫苗和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在后备母猪配种前 2 个月左右注射,可预防本病发生。仔猪母源抗体的持续期为 14~24 周,在抗体效价大于 1∶80 时可抵抗猪细小病毒的感染。如果效价降低达不到要求时,必须加强免疫。
(三)治疗方法可肌内注射青霉素160 万~24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 d。也可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 ml,加倍健和倍康肽混合肌注,每日1次,同时每日肌注1次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 mg,连用3~4 d。不食者,每天下午加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1次,连用2 d。饮用电解质多维(200 g兑水1吨)加葡萄糖(200 g兑水1 吨)加溶菌酶或黄芪多糖粉(400 g兑水1吨),连续饮水7 d。
另外,平时应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对病猪的排泄物、污染物及死胎和胎衣热处理或火化。猪舍周围应用3%的次氯酸钠或5%的苛性钠消毒,做好防疫管理与疫病监测,做到进行引种控制,综合以上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PPV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