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后备母猪生产能力如何提高?关键看这3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9  来源:爱畜牧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50
核心提示:要点1:科学的营养。为了保证后备母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拥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必须使用专用的猪料。因为后备母猪所需要大量的钙、磷、生物素、亚油酸及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胆碱、特殊能量等营养成分,既不同于育肥猪,也不同于妊娠或哺乳母猪。一些猪场给后备母猪饲喂妊娠母猪料或泌乳母猪料是不科学的,容易导致后备母猪肢蹄软弱、蹄裂、不易发情及产子数低等问题。后备母猪料的设计思路是:强化钙磷的添加,以改善种猪肢蹄健壮程度,减少蹄裂,增加种猪的使用寿命;强化维生素A、维生素E和生物素的添加,以提高种猪

要点1:科学的营养。

为了保证后备母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拥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必须使用专用的猪料。因为后备母猪所需要大量的钙、磷、生物素、亚油酸及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胆碱、特殊能量等营养成分,既不同于育肥猪,也不同于妊娠或哺乳母猪。一些猪场给后备母猪饲喂妊娠母猪料或泌乳母猪料是不科学的,容易导致后备母猪肢蹄软弱、蹄裂、不易发情及产子数低等问题。后备母猪料的设计思路是:强化钙磷的添加,以改善种猪肢蹄健壮程度,减少蹄裂,增加种猪的使用寿命;强化维生素A、维生素E和生物素的添加,以提高种猪繁殖器官的发育,提高繁殖性能(窝产活子数等);强化特殊有机微量元素和免疫促进剂的添加,以刺激种猪免疫系统发育,增强母猪的抗病能力;强化和性腺发育相关的营养素添加,调节种猪体内激素的发育,促进催情期母猪适时发情,促进卵泡发育与排卵,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

要点2:精细的饲养。

后备母猪的特殊饲养一般从80千克开始,到参加配种时结束。到参配前要达到如下目标:

第一,P2点背膘厚达到18~20mm。

在80千克和初配之间,主要是促进脂肪而不是瘦肉的沉积,这就要求能量和蛋白质特有的平衡,以保证参配前P2点背膘厚达到18~20mm(体况评分3~3.5)。使后备母猪达到足够的体储是非常关键的,英国养猪专家DRCLOSE说,新母猪初次配种时的体况(肥瘦)将会影响其一生的繁殖能力。体况越好(不瘦也不肥),母猪一生的生产表现就越高;体况不好(太肥太瘦),母猪一生的生产表现就越低。

第二,体重达到125 ~140千克。

初次配种时的体重对以后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初配体重过大(150千克以上)其子猪死亡率越高,断奶窝重降低;而体重较轻的猪(120千克以下)在泌乳期间的采食量较少。从长期的繁殖性能来看,初配体重以135千克为宜。

第三,按时发情、超数排卵。

按时发情就是要后备母猪按照人工设定的时间发情,否则,到时不发情,体重会越来越大,一些后备母猪只能被淘汰了。一般认为性成熟后第一次发情时即进行配种受胎率较低,而在性成熟后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较为适宜,因为随着性成熟后发情次数的增加,排卵数也相应增加。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实行特殊的饲养方法。

限制饲喂。后备母猪在体重达到80千克后,要实行限制饲喂,其目的主要是保持后备母猪合适的体况,防止其过肥。因此,每天饲喂2 ~2.4千克饲料即可满足后备母猪的需要。

催情补饲。在配种前进行10 ~15天的催情补饲,可以增加体质促进排卵数,这种效应对于采食量偏低的母猪效果更明显。

光照。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可以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抗病力。研究表明,每天给后备小母猪提供16小时、强度达到150~300lx的光照,可使其初情期提前18.5天,间情期(体成熟前两次发情的时间间隔)缩短1天半,同时也会提高以后的受胎率和窝产子数。一般情况下,每3 ~4头母猪,在其躺卧区上方1.5米处设置一个60W的人工光源即可满足需要。

公猪刺激。后备母猪达到150日龄,即可每天两次,每次10 ~15分钟面对面地接触成年公猪,最好每天更换一头不同品种或不同毛色的成年公猪进行接触。

猪的性别比例。一些学者评价了来自于不同性别组成猪群的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来自于公猪较多的子猪群的后备母猪,其配种的成功率较低,对于窝产子数达12头的猪群,如果公猪的比例超过67%,那么这些猪群中的母猪不宜作为后备母猪而只能作为商品猪饲养。

配种次数。研究结果表明,配种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二次配种与一次配种相比,窝产子数增加了1.1头(8.6对9.7),活产子数增加了1.2(8.1对9.3);三次配种与两次配种相比,窝产子数没有明显改善。另外,配种次数对受胎率没有影响,在实际生产中以两次配种为宜。

运动。坚实的混泥土地面对于后备猪是很好的,表面不应太光滑,也不应太粗糙。对于100千克的后备猪每头1.5平方米的圈面即可,但圈面到初配时应增大到每头2平方米,以使后备猪有足够的面积加强腿部的锻炼。

要点3:特殊的管理。

首先是隔离,使他们与原有猪群保持分离,以减少有害病原体进入群体的危险。如果没有单独的隔离圈,也要选择偏僻处且处于下风向的圈舍饲养新来的后备猪。其次是风土驯化。风土驯化是隔离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让新的小母猪在混群前适应接受群体的病原体,这种策略也可应用到自产的小母猪上。接触应是面对面地与淘汰母猪或保育猪进行,时间可以持续30天左右。

坚强的免疫力。打造后备猪坚强的免疫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既要保护后备猪自身免受感染,还要通过乳汁将母源抗体传给子猪,保护子猪健康生长。有些猪场不重视后备母猪的疫苗免疫,结果造成第一胎产子时出现死胎、木乃伊的比例很高,损失很大;有些猪场防疫也作了,可疾病仍照发不误,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一些问题要引起大家重视。

注射疫苗时机要正确。注射疫苗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注射早了,抗原抗体相互中和,原本较高的抗体水平在注射疫苗后反而低了;注射晚了,大部分猪抗体水平很低,易导致疾病发生。规模化猪场最好通过抗体监测,找到最适合本场的免疫时机,这是科学的。比如,细小病毒疫苗在注射后1个月才能产生免疫力,因此须要提前注射;乙脑疫苗在后备猪达到5月龄以上接种才有效;子猪接种疫苗需待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才可以。总之,免疫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免疫时机要正确。

注射要确保质量。成年种猪接种时要用抓猪器将猪保定好,体重相对小些的猪可用隔板将猪挤在圈舍一角,然后,看准部位,垂直注射接种。

针头要保证长度。又短又粗的针头虽然不易折断,但粗的针头容易造成疫苗外溢,短的针头不能将苗注射到肌肉内,产生不了足够的抗体。因此,50千克以上的后备猪要使用12×38的针头,才能保证免疫效果。

推荐的常规免疫程序。配种前第一周,伪狂犬;配种前第二周,猪瘟;配种前第三周,五号病;配种前第四周蓝耳病;配种前第五周,伪狂犬;配种前第六周,细小病毒;配种前第九周,细小病毒。每年三四月份,5月龄以上后备猪接种乙脑疫苗两次,间隔2 ~3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