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断尾剪牙:生产需求遇上动物福利
为了防止仔猪伤害到母猪乳头,或猪群间互相撕咬,或发生咬尾等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受国外养殖技术影响,养殖户普遍采取对仔猪进行断尾剪牙,以防止上述损伤的发生。
但断尾剪牙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也一直饱受诟病,特别是近年来动物福利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欧盟就通过法律明确禁止对猪只进行断尾剪牙。
禁止断尾剪牙会带来哪些影响?断尾剪牙是否应该彻底禁止?如何平衡动物福利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需求?业内对断尾剪牙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集约化生产的产物
刚出生的仔猪就长有二对犬齿和二对隅齿,牙形尖细。仔猪在争夺乳头时用犬齿互相殴斗而咬伤面颊,一旦被细菌感染发炎,将影响其吃乳;仔猪在争抢乳头时锋利的犬齿会咬伤母猪乳头或乳房,造成乳房炎症和母猪疼痛不安,拒绝哺乳,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或由于疼痛母猪会经常起卧,踩压仔猪;猪只在保育和育肥期间容易出现咬尾咬耳现象,严重影响育种;有些成年猪殴斗时,常被犬齿咬得遍体鳞伤。
基于以上的原因,为保证母猪的正常哺乳,仔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和育肥猪的正常生长,很多猪场及时剪去了乳猪的犬齿以及断掉尾巴。
特别是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发展,猪群密度越来越大。拥有几十年养殖经验的珠海市那洲猪场总经理冷和平博士介绍,断尾剪牙成为防止猪群间发生自相伤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这一技术也是随着国外种猪和养殖经验引入国内的,目前国内养殖场普遍都对新生仔猪进行断尾剪牙处理。
究竟是哪个国家最先对仔猪实施断尾剪牙,是谁发明的?无清晰资料可以查询。但在中国最早出现断尾技术是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一书中“三日后掐尾六十日后犍”,是指对仔猪阉割之前先剪尾,目的是防止猪尾巴触及伤口引发感染。
负面效应日益明显
在国内,自断尾剪牙一开始应用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就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是因为断尾剪牙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
国内不少专家认为,不一定每窝仔猪都应剪牙。因为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表明,未剪牙齿的仔猪在打架时会伤害其他仔猪,或在吮乳时损伤母猪乳头。研究结果更多地表现为负面作用;尤其是当剪齿操作员不熟练,或剪齿器械质量低劣或环境卫生欠佳时,牙龈病发作及面部损伤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美国普渡大学的试验证明,剪掉牙齿以后,母猪和仔猪的外伤虽然减少了,但抵抗力和吮乳能力却被大大削弱了。该大学的试验还证明,如果仔猪不剪掉牙齿,母猪和仔猪确实出现了外伤,但均是一些比较浅表的外伤,伤口也会很快出现愈合。
农业部种猪质检中心基因分析室主任樊福好一直对断尾剪牙持否定态度。樊福好认为,剪掉仔猪的牙齿和尾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伤害,但却造成了猪长期的慢性疼痛,这是一种典型的削足适履的做法。实施断尾剪牙的猪通过做健康评价实验表明,机体的炎症和败血指数显著上升,这说明机体的生活力大大下降,免疫容量也被大大削弱。
樊福好表示,经过长期验证,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实施断尾剪牙操作完全是多余的,甚至是错误的。当猪群真正发生咬尾的时候,应该深刻反思饲料配方和环境的影响。只要饲养管理到位(比如注意饲养密度,提供给猪群一些玩具)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如考虑在饲料中增添盐份和碱性物质),这样就完全可以避免过多的争斗出现,避免吮乳对母猪乳头造成的损伤。
断尾剪牙对动物体造成的负面伤害已经引起国际动物福利组织的重视,近年来,以瑞典为首的欧盟国家已经通过立法严禁对猪只进行断尾剪牙,但可用电锉磨平或锉平犬牙的尖锐部分,避免牙裂带来的伤害。
可不断尾但必须剪牙
断尾剪牙与否?都有利弊,多位养殖户发现,他们普遍认为,一味追求动物福利往往牺牲了生产效率,结果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