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防治禽呼吸道病的中西药合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1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72
核心提示:目前市售的防治禽呼吸道病的药物中,除标明是国标单方的化药以外,就是中西药合剂或是标明为纯中药制剂的产品了。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的禁控限制,化药产品所能达标涉及的原料和组方就那么些,疗效也是多年实践检验过的;新特药研发上市又缓慢,所以,兽药厂家与养殖用户都期待着中药或中西药合剂能有所突破。就禽的呼吸道病特点说,目前已知的纯中药方剂能与化药比疗效快捷的尚不多见,有些标榜为纯中药制剂的也未必真如标签文字表述的那般。那么,中西药合剂是不是就会名正言顺、名至实归的成为禽药市场上的主角呢?笔者以为是能够成主角的

目前市售的防治禽呼吸道病的药物中,除标明是国标单方的化药以外,就是中西药合剂或是标明为纯中药制剂的产品了。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的禁控限制,化药产品所能达标涉及的原料和组方就那么些,疗效也是多年实践检验过的;新特药研发上市又缓慢,所以,兽药厂家与养殖用户都期待着中药或中西药合剂能有所突破。就禽的呼吸道病特点说,目前已知的纯中药方剂能与化药比疗效快捷的尚不多见,有些标榜为纯中药制剂的也未必真如标签文字表述的那般。那么,中西药合剂是不是就会名正言顺、名至实归的成为禽药市场上的主角呢?笔者以为是能够成主角的。就是说,在今后的禽呼吸道病防治中,纯中药、单化药无论名义还是实质都不会有超过中西药合剂的业绩突破。这样说并不是要轻视二者,而是二者一旦实现了真正技术层面的融合与提升并应用于临床一线,防控禽呼吸道病的形势就会大为改观。

由于化药使用的诸多限制,又由于研发与临床实践业已证明化药可以和多种中药合剂而无不良反应(包括注射剂、饮水剂、散粉剂),笔者在这里不谈化药种种,主要想探讨防治禽呼吸道病的中西药合剂中的中药药理疗效和大致的研发走向,以供业内同仁参考。

从中药的药理功效上说,具有止咳平喘化痰清热解毒的药材很多,但限于成本、产地、产量、来源、制作工艺、已有疗效经验的缘故而能够为畜禽临床应用的——兽药企业常用的药材也就有二十几种(今后当然还会开发出更多种)。这里,温寒化痰药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清热化痰药有瓜蒌、贝母、马兜铃、冬瓜仁等,止咳平喘药有杏仁、桔梗、百部、款冬花、紫菀、芥子等。还有大青叶、甘草、黄芩、板蓝根、麻黄、石膏、连翘、穿心莲、金银花、菊花、知母、栀子等都是主体原药成分。

中医讲究用药分清症候与药性,由于我国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是以家畜为临诊对象来积累提炼形成的,故对家禽疾病的成因、性质、症候认知、理方施治存在临床上的分歧;目前尚属于经验积累阶段,从理论指导意义上说,远不如家畜病用药那样成熟完善。例如对禽流感的认知,是寒症还是热证(热邪)?是寒湿外邪所致的还是风寒实热所致的?没得病时的正证(也就是机体的阴阳保持的平衡,无过盛无不及。)是因何缘故一夜间被邪证打败了?是邪入阴还是邪入阳?是虚症还是实症?是表症?从呼吸道炎症看就是;是里症?从内脏病变出血看也是,是辩证的二者皆是?还是寒热互换?禽流感是发热恶寒还是恶寒而不发热(比如温和型流感)?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靠药物来纠正的,这里化药起的是什么作用?各味中药又是怎样君臣佐使的?各家说法不一,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的思路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禽流感是西医理论的命题,自古至今,中医中药典籍里并无与当代禽流感相符的病症记载!又如,有的中兽医文献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表述,先说是传喉病毒感染所致“以呼吸困难,呈典型的伸颈张口喘息,咳嗽,咳出带血的渗出物,喉部气管黏膜肿胀、出血、溃烂等为主症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接下来对主症和病因的描述与现代兽医教科书无异;再接下来又用中医术语来解释说,是“疫毒之邪侵入鸡体,阻滞肺经而致肺气不宣,酿液成痰,痰阻气逆,肺失肃降,则咳则喘,邪郁而化热,热结咽喉,则咽喉肿胀、糜烂。”就笔者的理解,这样的解释可能适用于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数种禽的呼吸道病,就是说有共性而少个性!并且,众所周知,鸡的传喉,从解剖层面看绝少有肺部的典型病变——除非是继发感染或并发症。那“肺气不宣,肺失肃降,邪郁而化热”又从何说起呢?肺受了那么大侵害却无病变,支气管也无大碍,只是传导热结于咽喉?那鸡的传喉疫苗接种算不算“疫毒之邪侵入鸡体”?侵入了为何不至“阻滞肺经”?所以,笔者以为,以传统医理来探讨、区分症候仍带有很大程度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文牍主义和烦琐哲学。笔者以为,与其以传统医理来套搬现实病症,不如依据中药药理和临床使用经验来印证提炼中药的疗效,这样来的快,也不会陷入故纸堆中进行耗时费力的无穷尽思辨。诚然,中医药学是同本同源的一个整体,割裂医理而单讲药理不是整体的辩证思维,可问题是,已有的中医药学典故缺乏这方面的提供!怎么办?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应用中药的实践中学会用药,理解用药,由用药来促进禽病中医理论的完善和中药防治的水平提升。

就药性说,药材自身的四气五味——寒热温凉和辛苦甜酸咸;还有升降浮沉既是自身的客观存在,又是指针对患病机体所起的作用。如,寒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具有散寒、助阳的作用。又如,药性的升降浮沉,升浮药主上行而趋外,大多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开窍等作用;沉降药主下行而内敛,大多具有清热降逆、泻下、利尿、安神、潜阳息风、收敛固涩等作用。这于畜、于禽是通用。有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认知,再来看防治禽呼吸道病的中药组分。

以麻杏石甘散为例;麻黄的主要功用是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行水消肿、散阴疽,消症结。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 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杏仁的主要功效是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石膏的主要功效是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甘草的主要功效是调和百药,治疗咳嗽,胃溃疡,口腔溃疡,回肠炎等。这是成方药剂,家畜用过,有效。家禽呢?有的有效有的不太明显。禽类是单胃不反刍动物,消化道也短,用肺和气囊做呼吸器官,药剂进入体内后怎样到达病灶?是否和家畜一样?如是,那是否就可以认定与人用和家畜用无大区,只要照着古医书搬就行?这方面成功和不成功的病例那么多,究竟是医理在指导我们还是药理在指导我们?我们搞兽药的能不能用现有的成药方剂以外的药试验替代?搞出更适用于家禽的来?

禽呼吸道病有多种,据笔者了解,目前市场上这一类的中药对防治禽呼吸道病是“通吃”的。对传支、病毒性感冒、支原体、传喉、新城疫、曲霉菌病等都有效,就是说不论这些病是不是属于同一的正邪、寒热、表里、虚实、阴阳都管用。而这其中,曲霉菌病是真菌感染,支原体病是不同于细菌和真菌的另一类微小病原体(细胞外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感染所致,说是真菌或霉形体毒邪入体侵害家禽的肺、气管、气囊等,这是对的;于医理可通可同。但是,就药性药效而论似乎又矛盾的很!就如干姜与黄连,干姜治泄泻,是热性治寒性泄泻,而黄连是寒性治热性泄泻;按照中医的辩证思维论,用药不辨寒热,以热药治热证或寒药治寒证,就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还会有不良后果。那我们现有的成方剂都辨寒热了吗?恐怕不是。而且,传统的成方药用于家畜,其给药是立足于个体而家禽给药是立足于群体;以往家畜患病是在被驱使劳役和几乎自然的环境里小群体或个体为背景的;而现在的标准化鸡舍是大群居囚笼环境,已经能够达到四季常温,所谓区别是在于不同季节里的鸡舍最大通风量与最小通风量及湿度变化,在这样的环境里,用几百年前的成方配伍来“对症治疗”是否不合时宜?寒热外邪是怎样侵入机体的?就几种常见的禽的呼吸道病论,病原、症状、剖检病变、发病日龄、病程后果、治疗难易如此不同,不可能都是表里同病、虚实并见,寒热杂错。如果说禽流感是寒湿侵袭,那传支是不是?慢呼是不是?气囊炎是不是?如果都是外感风寒,那为什么自动化的同一的鸡舍环境会有风寒外邪?这就不是原传统理论能解释清楚的了。麻杏石甘散的君臣佐使是典方配伍,由用于家畜改为用于家禽,其药味、配伍、药量组合自然可以增减变化或寻求代替,可惜我们兽药行业的研发与临床在这方面探究是不够的,更何况禽病常常是数病相兼。

所以,发烧即是火,咳嗽就是风寒,有痰就是肺热,腰疼即是肾亏,大体上不能算错,但从现在临床的现实看,以目前中兽医的理论指导防治禽呼吸道病药物的研发,其指向过于宽泛。这里说句题外话来佐证——就如元代《饮膳正要》所说,“犬肉味咸温,无毒,安五脏,补绝伤,益阳道,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你看,心、肝、胃、脾、肾都得管,还益阳补血滋肠养胃!而不足之处恰恰在于,十全大补、万金油、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东西本身是很难分清主次的。狗肉与禽药也不会例外。

有时候,事物的发展在于打破常规。以禽病临床为实验平台,以传统典方为参考(不是参照),以现有中药应用素材,不拘泥于成法,在利用方剂配伍的药群经验基础上(就简化成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大胆的改、跨、绕、跳过传统医理药理的大部分思辨,寻求新组分、新替代、新方案;笔者以为,这是我们兽药人应取的态度。

事实上,有些用于健胃的含挥发油的芳香性中药,被吸收一部分经由呼吸道排出,能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稀释痰液,有祛痰作用。有的如小茴香,配合氯化铵或碳酸氢钠可增强祛痰作用,常用于治疗痰液粘稠、干咳。又如,干姜,是可治疗风寒感冒的,但用于健胃多而少见用于呼吸道炎症组方;又如,穿心莲作为药味配伍,大多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风热证,但有的配伍组方又是用于风寒证;这样的原药很多,有没有可能重组实验来检验临床疗效?一方面,可以以国家药典标准为据来试,又一方面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大胆筛选,创新申报新组方;如果我们能够在药味、配伍、药量等方面走出原来的思辨,把中西药合剂放在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朝着禽呼吸道病的预防不宜急,治疗不宜缓的方向走,那就大可不必在原有的框框里打转。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承认,工厂化生产的标榜为古方古法的禽用中药实际上是中药西制,因为古旧的环境、原料、条件早已不复存在。以所谓的古方古法来指导禽用中药的今后,无论是制作工艺、组方理念、抑或是噱头导向,都是有害无益的。

禽用防治呼吸道病的中西药合剂,是搞数种呼吸道病都治,还是更有针对性更直指单病种类?是在原有药典或已有经验里增减药味、配伍、药量;还是多方实验多重比对?这恐怕是我们兽药人应该多考虑的吧。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