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发生,因此,准确理解口蹄疫的发病特点,做好切实可靠的防控措施,确保人畜安全,避免损失,意义重大。
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受FMDV感染的猪一般表现为唇、鼻镜、蹄及哺乳期母猪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并有溃烂、蹄匣脱落等常见症状,严重影响动物的站立、行走、采食与饮水,并进一步造成消瘦乃至衰竭而死;严重的急性感染案例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发作而致猝死,除少数病畜鼻孔偶见白色乳状液体流出、蹄冠部呈透明状环带外,大多数病畜死前几乎无任何可视症状;剖检往往可见心室肌表面呈带状坏死条纹,故被称作“虎纹斑”坏死。感染FMDV后,除哺乳期幼畜常见发生大比例猝死外,生长肥育期的被感染猪发生疑似心肌炎猝死的案例似有日渐增加之趋势,给猪场造成重大损失。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征
猪口蹄疫具极强之传播能力,属典型的接触性传播类疫病,但不排除通过空气气囊胶传播(有学者认为,严格地说,后者亦应归属为接触性传播)。长期以来,FMD被认为季节性发病传播特征明显,但在大生态环境恶劣、动物社会群体免疫功能普遍处于紊乱状态背景下,猪FMD似有常态发病趋势。经长途贩运、应激严重的表观健康猪群在屠场活猪储备栏或中转仓停留超过48小时的待宰猪,常可见到疑似FMD症状,应可作为FMDV常态存在的调查依据之一。
从减少损失的角度出发应作如下处理:
1.隔离疑似病猪,减少传播机会。
2.保持猪舍通风、干燥(舍内相对湿度最好保持65%以下,产房、保育舍可用烧火盆的土办法来升温驱湿)、温暖(最好昼夜保持25℃以上)。
3.用真正有效的消毒药加强消毒,但以不增加舍内湿度为原则。
4.在饲料中添加确具免疫调节功能的添加剂和复合维生素,以加快机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