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肉雏鸡盲肠肝炎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1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62
核心提示:一 发病情况与症状2012年5月末,本镇养鸡专业户李某,平地圈养一批草三黄肉鸡,饲喂配合饲料,青料供应,生长发育良好,34日龄相继出现病鸡,并陆续死亡,41日龄死亡30%,病鸡表现明显消瘦,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顿,羽毛粗乱、两翅下垂、嗜眠,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重者则排带血稀粪。二 病理剖检先后剖检25只病鸡,其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盲肠和肝脏,双侧的盲肠皆有典型病变:病程短促者,盲肠粘膜见出血性炎症、溃疡,盲肠内积有棕红色液体;病程较长者,盲肠4长大,肠壁厚且坚实,内呈惜肠样,有些发生干酪化,盲

一 发病情况与症状

2012年5月末,本镇养鸡专业户李某,平地圈养一批草三黄肉鸡,饲喂配合饲料,青料供应,生长发育良好,34日龄相继出现病鸡,并陆续死亡,41日龄死亡30%,病鸡表现明显消瘦,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顿,羽毛粗乱、两翅下垂、嗜眠,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重者则排带血稀粪。

二 病理剖检

先后剖检25只病鸡,其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盲肠和肝脏,双侧的盲肠皆有典型病变:病程短促者,盲肠粘膜见出血性炎症、溃疡,盲肠内积有棕红色液体;病程较长者,盲肠4长大,肠壁厚且坚实,内呈惜肠样,有些发生干酪化,盲肠呈同心园层状,中心为黑色凝血块,外周包有白色或黄绿色的坏死物。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米粒至玉米大小的死灶,中心是下陷的溃疡区,外周呈黄色或黄绿色围成环形区,这些坏死灶有些散在,有些弥漫于整个肝脏表面。

三 实验室检查

刮取病鸡旰的新鲜病灶,加40℃生理盐水混合稀释于凹玻上制成悬液压片,用暗视野镜检,镜检前在酒精灯上加热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皮肤感觉稍热以维持虫体的活动性。发现有略呈圆形、外有一层透明膜、大小约8~12微米呈钟摆运动活泼的组织滴虫体。

此外,在解剖病鸡中,盲肠尖部、突腺胃乳头突起处发现大量白色约7~15毫米的异刺线虫即盲肠虫。

四 治疗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为雏鸡组织滴虫病,即用甲硝唑治疗,每公斤饲料拌0.1克甲硝唑7~8片,连用4~5天,用药后,鸡群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在服药期间全群投服复B糖粉,并每天做好圈舍清扫、消毒,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

五 讨论与体会

雏鸡盲肠肝炎多发于4~5周龄雏鸡,夏季多发。以甲硝唑治疗较为满意,这说明甲硝唑仍不失为当前防治雏鸡盲肠肝炎的首选药物。

本病的传播与蚯蚓和异刺线虫有关。治疗方法除应针对组织滴虫外,同时还要驱除体内的异刺线虫,可用甲硝唑加旋左旋咪唑。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