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其他 » 正文

马肠系膜动脉栓塞诊治1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3-16  来源:动物医学进展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534
  马肠系膜动脉栓塞是由普通圆线虫幼虫引起的马属动物寄生性动脉炎,使肠系膜动脉形成血栓,其分支发生栓塞,导致所属肠段供血不足而引起腹痛病。该病在临床上较少见,且极易漏诊或误诊。现报道马肠系膜幼脉栓塞一例如下。

  1 病史

   2005年5月14日,吉林长春郊区一农户饲养的1匹7岁母马发病,呈反复发作的轻度至剧烈腹痛。病马发病初期,腹痛并伴有不排粪。经当地兽医按结症治疗两天后,该马排出稀粪而腹痛症状不消失。

  2 症状

  病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结膜发绀。体温39.5 ℃,呼吸24次/min,脉搏90次/min。腹痛严重时,急起急卧,倒地翻滚;轻则两前肢反复刨地、拱腰、摇尾。一日发作5次~6次,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至1 h不等。听诊大肠蠕动音弱,大结肠听诊有叮铃音,叩诊该部位有钢管音。经直肠检查,发现肠中没有秘结粪便, 大结肠和一段空肠臌气,触压或牵引时无疼痛反应;在病马前肠系膜动脉根部可摸到一核桃样大的瘤体, 触压感到搏动明显减弱,动脉管壁粗硬,有轻微颤动。采血化验,发现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腹腔穿刺,发现腹水明显增多,颜色暗黄,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粪便涂片检查,镜下发现了多量圆虫的虫卵。

  3 诊断

  根据病马反复发作性腹痛、一定程度的发热、腹腔穿刺液混血、粪便中检出虫卵、直检前肠系膜动脉有瘤体以及触不感痛的局部气肠,初步诊断病马为肠系膜根部动脉栓塞,并继发了轻微腹膜炎。

  4 治疗

  体外穿肠放气,以消除肠管臌气。6%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9 d,以抗血凝、消除血栓,改善微循环。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10%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氯化钠注射液500 mL,40%乌洛托品40 mL,维生素B1 20 mL,维生素C 20 mL,氨苄青霉素4.0 g,每天1次,连用2 d,以消除炎症、增加肠胃功能和改善体循环;之后每天肌肉注射青霉素24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连用5 d。还可肌肉注射30%的安乃近10 mL,以缓解疼痛。病马经上述方法治疗后,腹痛症状明显减轻,7 d后,病愈出院。为防止复发,口服丙硫苯咪唑1.5 g驱虫,每天1次,连用3 d。

  5 小结

  5.1 关于马肠系膜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

  轻症的马肠系膜动脉栓塞往往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很容易漏诊或与肠痉挛相混淆,因此在临床上应特别注意。直检时肠系膜动脉根部摸到“动脉瘤”,并不能作为确诊该病的依据,因为几乎每匹马的肠系膜动脉上都可能由于损伤而形成“瘤体”。重症的马肠系膜动脉栓塞可依据患马反复发作性腹痛、一定程度的发热、腹腔穿刺液混血、直检前肠系膜动脉有病变以及触不感痛的局部气肠,可做出初步诊断。

  5.2 关于马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治疗

  马肠系膜动脉栓塞暂无特效疗法。治疗应遵循以下要点:扩张血管,加速代偿性侧支循环的建立;放气止酵;消炎,以缓解腹膜炎;还应根据病马的具体病情进行强心补液、解热止痛等措施进行对症治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