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做好育雏工作必须严控温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2  来源:中国禽病网  浏览次数:110
核心提示:雏鸡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全,再加上雏鸡全身覆盖的绒羽稀短,不能形成完整的隔热层阻止热量散发。因此,必须人为提供适宜的温度,来保证雏鸡健康成长。要想获得适宜的环境温度,必须加强以下关键点:一、定温育雏定温的原则是:初期要高,后期要低;小群要高,大群要低;弱雏要高,强雏要低;夜间要高,白天要低。这是因为依据雏鸡的体感温度,当鸡只正常活动时,机体散热,体感温度会降低,当熄灯后鸡只处于休息状态,散热量减少,体感温度应升高,一般幅度在0.1-0.2℃之间,不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同时,定温要与湿度相结合,在夏

雏鸡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全,再加上雏鸡全身覆盖的绒羽稀短,不能形成完整的隔热层阻止热量散发。因此,必须人为提供适宜的温度,来保证雏鸡健康成长。要想获得适宜的环境温度,必须加强以下关键点:

一、定温

育雏定温的原则是:初期要高,后期要低;小群要高,大群要低;弱雏要高,强雏要低;夜间要高,白天要低。这是因为依据雏鸡的体感温度,当鸡只正常活动时,机体散热,体感温度会降低,当熄灯后鸡只处于休息状态,散热量减少,体感温度应升高,一般幅度在0.1-0.2℃之间,不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同时,定温要与湿度相结合,在夏季育雏时,雏鸡舍的湿度较大,定温要适当低一些,而春秋冬季属于干燥季节,实践中舍内湿度不容易保持,为了使鸡群体感温度一致,所以温度要适当高一点。避免出现高温高湿、低温低湿的现象。 密闭式鸡舍,雏鸡到达前的舍内温度一般维持在32-33℃,进鸡第一天温度的选择应根据育雏的方式来调整;温度一旦确定就要保持稳定,每次变化控制在0.5-0.8℃。注:育雏舍最好使用干湿温度计,悬挂于距笼底5厘米处相当于鸡背部高度的位置。

二、降温

进雏后1-3天温度应保持在35-37℃,4-7天保持在34-36℃,以后每周降1-2℃。如果使用温控风机,每天降0.3-0.5℃,但在饮水免疫和分群等鸡群应激反应较大的情况下,降温幅度应酌情适当减小或不降,以达到减小免疫应激的目的。

此外,育雏温度是否合适,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只是一个参考值,最主要的是要学会“看鸡施温”。当鸡群表现扎堆,精神不振,不时发出尖锐短促的叫声,饮水采食活动减少,向热源靠近,说明温度低,要适当加温;当鸡群匍匐笼底,亮翅展开,伸颈,张口喘气,饮水增加,食欲减退,说明温度过高,要适当降温;当鸡群表现活泼好动,精神旺盛,叫声轻快,饮水适度,均匀分布于笼底,头颈伸直熟睡,无奇异状或不安的叫声,说明温度正常。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