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天气特点是气温高,天气多变,带来了水质变化多,较难控制。此阶段病害易发多发,易缺氧,要重点抓好水质管理、病害防控、浮头和泛塘预防三个环节。
一、加强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管理的基本要求: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1、 保持池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通过适时施肥,控制池水适宜肥度,促进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以进行生物增氧;清除污物,尽量减少池塘耗氧;注入新水增加溶氧;正确使用增氧机增氧。
2、控制池水透明度。通过加注新水或增(减)施肥量,调节池水透明度,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透明度应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
3、调节好池水酸碱度。在夏季高温季节每隔20天左右向鱼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25公斤左右,以保持水体弱碱性(pH在7.5-8.5之间)。
4、控制水深、水温。成鱼池水深一般控制在2-2.5米,鱼种池水深一般控制在1.8-2.0米;鱼类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6-28度,高温季节水温过高时可以通过加注新水予以调节。加水以晴天下午2时左右最好,切忌傍晚加水,以免引起鱼类浮头。
5 、勤巡塘,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检查鱼类有无浮头现象;观察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检查有无剩饵,有无浮头预兆。另外,巡塘时还要观察水色变化,及时采取改善水质的措施。
6、水质调节是重点。到目前为止,饲料投喂已经占到全年的一半,塘内饲料残饵、鱼类的排泄物等有机物已经很多,水质质量一般很差,透明低,对鱼的生长极为不利。通过调节水质,主要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过多的现象。
二、鱼类泛塘
夏季水温高,投饵量大,水中有机物多,耗氧量增加,鱼类往往因缺氧而浮头泛池,特别是炎热的夜晚或遇雷阵雨天气更容易发生。当预测到可能发生浮头或已经发生浮头时应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同时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没有水源及增氧机的池塘可设法在池面频频击水或明矾水、石膏粉水、食盐水等泼洒,使池水悬浮物澄清,也有一定作用。
三、鱼病防治
根据上级单位提供的资料和往年监测数据,8月份易发疾病主要有:1、鱼类:草鱼易发生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鲤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车轮虫病;鲢、鳙、鲫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 2、小龙虾:易发生白斑综合征、黑鳃病、纤毛虫病。3、中华鳖:易发生疖疮病、腐皮病。
1、细菌性败血症 确定病因,采取不同方法治疗:一是因高密度精养引发的出血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密度的减低。二是由水质恶化引发的出血病,首先应调好水(可用水质改良剂、EM菌等),再治病,否则会使水质恶化,有可能会导致鱼病越来越严重。三是由营养不全、霉变饲料原因引起的,在治疗的同时要改善饲料质量,投喂营养全面、质量较好的饲料。四是由病原传播引起的首先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五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应先确诊是什么寄生虫引起的,再决定用什么杀虫药。
2、老三病 养殖鱼类的烂鳃、赤皮、肠炎是三种多发病,常常并发。预防:①每15-20天用20-40公斤/亩生石灰水泼洒。②每1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治疗:使用中草药或国家规定的磺胺类、酰胺醇、喹诺酮类药物对症按剂量用药。
3、甲鱼腐皮穿孔病 预防方法:在饲养过程中要将大小不同甲鱼及时分养,避免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撕咬受伤。坚持7-10天用3-5ppm光合细菌全池泼洒。对出现抓伤、擦伤情况,可用收敛性强、药性快的高锰酸钾浸浴,达到抑菌收敛伤口的作用,减少发病感染率。治疗方法:一是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患处;二是用“鳖必康”拌食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天;三是用中草药鱼腥草、板兰根、金银花、野菊花等按每公斤甲鱼喂药60克拌食投喂;四是通过增设晒台、避免人为干扰给甲鱼创造良好晒背环境,甲鱼通过晒背既可加快生长速度、又能治愈腐皮穿孔病。
其它如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预防,以顺利度过盛夏,确保养殖生产获得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