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隶属蝶形目,鲆科,牙鲆属。该鱼原产于美国,分布于大西洋美国佛罗里达州北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沿海。其肉质鲜美,食性杂,适盐范围广,经驯化后可直接在淡水中养殖,生长速度快,在适宜条件下当年可达500g左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04年,辽宁省丹东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站引进该鱼,试养获得成功,但在生产过程中却暴发了疾病,下面笔者将这几种疾病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爱德华氏菌病(腹水症)
1、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在病情的中后期,外观可见病鱼腹部膨胀,肛门扩张充血,有时肠道从肛门脱出。解剖可见腹腔内有大量脓液状出血性腹水;肝脏、肾脏肥大并伴有出血症状,眼球突出。
2、流行情况:爱德华氏菌病是漠斑牙鲆养殖中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一种疾病,从仔鱼到成鱼均有可能感染此病。发病时间为5月~10月,在水温20℃以上的高水温期,为发病高峰期。夏季水温越高,发病期越长,死亡率一般在10%左右。
3、预防措施:保持良好水质,洁净的饵料,适当的养殖密度,以及适度养殖水温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4、治疗方法:(1)用四环素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药50mg~70mg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天~5天;(2)用氟哌酸,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药100mg,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天~5天。
二、肠道白浊病
1、主要症状:发生此病的鱼,肠道内存有大量饵料,出现消化不良,随着病情的发展,肠道内无饵料,肠道白浊不透明,消化道萎缩,腹部内陷,病理组织观察,肠道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肠粘膜和部分上皮组织剥离坏死,肠壁变薄,肝细胞贮存糖原及脂肪量减少,出现空泡,肾脏尿细管上皮细胞萎缩,造血组织水肿,心脏内嗜中性球粒增多。
2、流行情况:该病是当前漠斑牙鲆养殖中危害面最广,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细菌性疾病,特别是在仔鱼期水温18℃~20℃时,其死亡率可达80%~90%左右,有时短时间内,全池仔鱼全部死亡。
3、预防措施:保持养殖水质的清洁和合理的放养密度;投喂饲料要新鲜,营养要全面,在饲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C强化营养。
4、治疗方法:发病初期,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70mg~80mg土霉素加工在饵料中投喂2天~3天。
三、链球菌病
1、主要症状:病鱼不摄食,离群独游或沉入池底,数日内死亡。病鱼外观眼球充血、白浊,鳃盖内侧充血或出血,水温较低时,体表和各鳍充血发红,尾鳍基部出现脓疮或溃烂,解剖病鱼,观察肠道充血发炎,幽门垂、肝脏、脾脏、肾脏等有点状出血。
2、流行情况:此病的流行季节多在盛夏或初秋的高温期,从仔鱼到成鱼都可感染此病,死亡率在8%左右。
3、预防措施:交替投喂各种新鲜饵料,投喂量应适宜,一般八分饱即可;视管理水平而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在3尾/立方米~5尾/立方米为宜。
4、治疗方法: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广谱抗菌药物20mg~50mg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天~7天。
四、淋巴囊肿病
1、主要症状:该病为一种慢性皮肤瘤,主要在其皮肤、鳍及尾部等处出现小泡状肿胀物,这些肿胀物是鱼的真皮结缔组织的叶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后肥大而成。囊肿大小不一,经常紧密相连成桑葚状。这些囊肿物多呈白色、淡灰色、灰黄色。囊肿物除发生在体表外,在鳃丝、咽部、肌肉、肠壁、肠系膜、围心膜、腹膜、肝、脾等内部器官组织上也可发现,严重者可遍及全身。
2、流行情况:此病在漠斑牙鲆养殖生产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为1龄鱼,以冬春和秋冬季为多发期,在水温10℃~18℃时,为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在不同条件下危害程度不同,高密度养殖该病的发病率在80%以上,死亡率在30%左右。
3、预防措施:在选购苗种时,严格遵守国家的检验检疫标准,杜绝带病鱼进入养殖区;养殖中发现病鱼,要及时捞出或进行隔离养殖;降低养殖密度,投喂新鲜饵料,科学管理,减少发病机会。
4、治疗方法:(1)用30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病鱼30分钟~50分钟,然后入新池水中饲养;(2)用50ppm过氧化氢药浴20分钟~40分钟,对此病有一定疗效。
五、质纤毛虫病
1、主要症状:病鱼体色发黑,体表及鳍基部溃烂,粘液增多,尾柄糜烂。有的鱼体侧形成一处或多处脓疮病灶。该纤毛虫除侵害鱼体表皮肤、鳍、肌肉,亦可侵入腹腔、肾脏、胰脏至脑而造成漠斑牙鲆特别是幼鱼的大量死亡。
2、流行情况:此病多发病在仔鱼阶段,发病时间为4月~6月,水温在10℃~20℃时,是该病的流行高峰期。对2cm~5cm的幼鱼危害最为严重,一般死亡率为30%~40%左右,最高者可达60%,但随着漠斑牙鲆的生长,水温的升高,死亡率会逐渐下降,有时成鱼亦见此病。
3、预防措施:保持养殖池水清新,防止鱼体受伤,投喂优质饵料,养殖期间每10天~15天进行水体消毒一次。
4、治疗方法:(1)用100ppm~150ppm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1小时~1.5小时,然后放入清洁池水中饲养;(2)用5ppm特效灭虫灵全池泼洒,隔2天~3天用一次,病好为止。
六、白化病
1、主要症状:病鱼背部体表色素局部或全部褪掉,使鱼变白。
2、流行情况:此病在漠斑牙鲆养殖中可常见,仔稚鱼易发此病,并可延续到成鱼,白化的漠斑牙鲆商品价值低。
3、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饵料多以卤虫、轮虫为好,同时投喂天然浮游生物及适当添加脂溶性维生素微颗粒配合饵料;保持池水清新,稳定理化因子,防止水温过低或过高;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可杜绝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