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家禽疟原虫病的分析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5
核心提示:一、疾病概述:疟原虫属原生动物的疟原虫科,与家禽有关的主要种类如下:1.鸡疟原虫,寄生于林鸡和家鸡,致病力较强,引起鸡的疟原虫2.近核疟原虫,寄生于家鸡和火鸡,致病力较强。3.小疟原虫,寄生火背雉、鸡,亦能寄生于鸭。4.硬疟原虫,寄生于火鸡和鸭,致病力较强。疟原虫的发育需要两个宿主,一是中间宿主家禽和野禽,在其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的开始阶段;另一个是终末宿主蚊子,在其体内完成有性繁殖。二、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30—40天。典型的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缺乏,体温升高,贫血和呼吸困难。死亡率

一、疾病概述:

疟原虫属原生动物的疟原虫科,与家禽有关的主要种类如下:

1.鸡疟原虫,寄生于林鸡和家鸡,致病力较强,引起鸡的疟原虫

2.近核疟原虫,寄生于家鸡和火鸡,致病力较强。

3.小疟原虫,寄生火背雉、鸡,亦能寄生于鸭。

4.硬疟原虫,寄生于火鸡和鸭,致病力较强。

疟原虫的发育需要两个宿主,一是中间宿主家禽和野禽,在其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的开始阶段;另一个是终末宿主蚊子,在其体内完成有性繁殖。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30—40天。典型的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缺乏,体温升高,贫血和呼吸困难。死亡率可达68%—75%。

三、解剖症状:

在尸体剖检是可见有高度贫血,肝和脾肿大。对骨髓作组织学检查时,可发现脂肪细胞减少、增生、静脉窦扩张,以及存在大量的单核细胞和幼稚型细胞。脾脏的微血管内面满淋巴细胞和感染有虫体的红细胞。网状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含有带色素的核。

四、鉴别诊断:

本病可根据临诊症状、病理特征和内脏器官及血液涂片检查作出诊断。

五、防治措施:

成功的预防必须依赖于中断禽疟原虫的生活史,即消灭或尽可能减少蚊子。为了消灭蚊子可使用化学杀蚊剂。虽然用禽疟疾模型广泛地进行了化学疗法的研究,但仍没有可用于治疗禽疟疾的商品药物。

 
关键词: 动物 家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