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专家教你正确认识养鸡和鸡病防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7
核心提示:正确认识养鸡和鸡病防控最近很多人问我,养鸡挺不容易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鸡病?我说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鸡,要是没有鸡了就没有鸡病了!也有人问我,鸡为什会发病?我说那是因为鸡抵抗力不行,难以阻挡病原的侵害和袭扰。有人问我,鸡病怎么才能控制好?我说控病先控人、再控环境、杜绝和减少应激,就有希望!大家都知道养防结合、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但在实际中却容易本末倒置,于是结果和愿望就会南辕北辙。那么如何去正确认识禽病?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经有过这方面的论述,现在不妨再捋一捋:我更在乎诱因,其次才关注病因,饲

最近很多人问我,养鸡挺不容易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鸡病?我说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鸡,要是没有鸡了就没有鸡病了!

也有人问我,鸡为什会发病?我说那是因为鸡抵抗力不行,难以阻挡病原的侵害和袭扰。

有人问我,鸡病怎么才能控制好?我说控病先控人、再控环境、杜绝和减少应激,就有希望!大家都知道养防结合、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但在实际中却容易本末倒置,于是结果和愿望就会南辕北辙。

那么如何去正确认识禽病?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经有过这方面的论述,现在不妨再捋一捋:我更在乎诱因,其次才关注病因,饲养管理永远是养鸡的主要内容,目前导致禽病流行和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污染、硬件设施太软、管理不到位、技术缺位、产品错位。

1、环境污染:谈到养殖环境,我们首先要关注大到社会环境、小到鸡场环境、细到鸡舍环境。畜牧业无序的、迅猛的发展,养殖场、养殖户星罗棋布,比村子还密集,自然隔离带没有了(几十米、几百米就是同行啊!)、全进全出也失去了意义(你消毒、你邻居在清粪刷鸡舍;你进雏、邻居的鸡病了;你免疫、他们又卖鸡了。这还叫全进全出吗?很多地方的养殖小区为什么最终废弃了,就是因为没法坚持了嘛。),众多的养殖场和养殖户、巨大的不断攀升和刷新的存栏量、大范围的大面积的深度的污染、大密度和超大密度的病原数量,鸡不得病谁得病啊?为什么过去养鸡用不了1毛钱的药费、现在1块都不够啊?(也有的地区药费曾一度超过2元)。试问1990年以前有几种鸡病?现在什么鸡病你还没见过啊?环境污染从大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村庄、道路、土壤、水源等等)、到小环境(鸡场环境、鸡舍环境)、到微环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土壤、空气、饲料、饮水,还有没被污染的吗?现在的种群净化度能跟20多年以前能相比吗?雏鸡垂直传播的鸡病增加了多少啊?凡此种种、这就养鸡的难啊。怨谁呢?还不得怨自己啊。毛鸡拉一路、毛屑飞一路;鸡粪拉一路、哩哩啦啦掉一路;死鸡是怎么处理的?无害化做到了吗?不能老埋怨鸡病多,这都是我们从业者自己错误的理念和不良的养殖习惯造的孽啊。

2、硬件设施太软:很多人可能不服气,现在这条件比20多年以前好多了,怎么就养不好鸡了呢?什么是好啊?你以为花钱多就好吗?鸡就能感受到福利改善了?那些野鸟也没铺垫料、也没上网、也没有上笼啊,不也很潇洒嘛,现在是野鸟不死、鸡死了倒是去怨野鸟。

有人说过去的简易棚都能养好鸡,那时候水盆、料筒一批鸡才刷一次,鸡照样不生病,现在呢,都自诩是标准化鸡棚、标准化鸡场,你真的很标准吗?(1990年以前养肉鸡,每平米6-8只,鸡受到的是宠物待遇,现在呢你每平米养到13-16只,甚至更多,鸡可怎么活啊?)水线、料线、供暖、降温、通风、仪表、仪器、电脑控制,多先进啊,怎么就养不好鸡了呢?纳闷、很纳闷、非常纳闷。

光纳闷,不反思,不改善,其实永远都没法解决生产中的矛盾、问题和难题。

那时候的鸡棚,没有窗户、就是塑料布,卷起来就能通风,那是啥风啊,带着草香、带着庄稼气息的新鲜空气啊;现在是啥空气啊,雾、霾、烟尘、沙尘、臭味、异味、橡胶味、化工味,这样的空气质量就是呼吸系统脆弱的根源(大家最头疼的就是气囊炎,气囊炎其实就是呼吸系统深度感染以后的综合症候之首)。

20多年以前养鸡取暖用的是保姆伞、煤炉、地龙,电、煤和柴火便宜,养殖户舍得烧,冬天都不愿意出鸡舍,喜欢把自己关在鸡舍里、就连吃喝住都在鸡舍里,鸡舍里暖和着、舒服着呢。现在呢,很多所谓标准棚的场,你是有供暖设施和设备(水暖、热风炉、地暖、燃气灶等等),是为了好看吗?你精于算计,老是舍不得那点取暖费,“你的取暖设施是吓唬冷”的吗?很多人为了省钱、天一冷就减少通风,鸡是闷大的啊?很多时候,鸡养不好,就是供暖设施没有发挥供暖作用嘛,进而直接影响到了通风的效果和空气质量(鸡长得慢、料肉比高、疫情不断、死淘多,这又该怨谁呢,不能又要骂记者和砖家吧?不能再怨政府吧?哈哈,最好的办法就是拿自己的脑袋去撞墙,撞完墙懂得回头也是幸事嘛。)。

机械通风本来比自然通风有太多的优势,可是由于很多养殖场(户)对通风模式设置不当、对风机使用不当,结果呢风机不开就热、就闷,一开就凉,就冷。冷应激啊,是冬季养殖失败的罪魁祸首啊。

守着好的硬件,却没有好好使用(不会用、舍不得用),这就是我说的硬件设施太软了。很多经验主义者、很多教条主义者老把“以鸡为本”挂在嘴上,结果呢?(你20年以前的经验和感受能适应现在鸡的感受吗?)负压大小、空气质量(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含量)、风速、湿度,你都是“猜”的,都是你感受的,鸡的感受你考虑到了吗?你就那么抠搜,舍不得花那几个钱把相关仪表置办齐全吗?很多时候成本是相对的、投入产出比才更有意义。

3、管理不到位:针对现代养殖、现代规模化养殖的高峰论坛太多了,有太多的专家教授大讲特讲管理,包括组建管理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打造管理流程、完善管理体系等等,结果是新兴的规模化养殖场几乎无一幸免地走入了管理的误区、经营不善直至亏损和倒闭,何?是那些讲管理的神仙从来就没有下凡嘛,传道而不能授业、其惑恒难解也。本身并没有一线和现场管理的经历,纸上谈兵的说教只能是引火烧身、直至火烧连营了。

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核心是协调,这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的手段是积极的、正向的、适时的、有效的沟通。而不是管制、管控和处罚。国人一提及管理,容易往权力上靠,结果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置于和被管理者相矛盾、相对抗的境地,就危险了,这直接威胁到管理的效果,养殖事业也就在劫难逃了。

如何管理?管理的基础是爱心,管理者要爱员工、员工要爱岗敬业、爱设备、爱鸡,你的管理就事半功倍了。管理的主要工具是心、情、钱。我多次讲过用心管理,就会更顺心、更舒心、更放心、更开心;用情管理,就会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协同,没有情结、就不会有瓶颈;用钱管理,舍得,越舍越得,和员工共同成长、让员工有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队伍稳定、指标就稳定、员工上心、养殖指标就会上档次。

管理的手段是正向的、积极的、阳光的,这就是尊重、肯定、表扬、激励、奖励,想方设法让打工者精神富有、腰包富有,让他们无顾虑、无担心、无牢骚,工作并快乐着,你的鸡活的也就有质量了、病自然也就少了许多。你折磨员工,吃亏的一定是你的鸡!严格的管理、严厉的处罚往往是不奏效的,有效的管理、人性化管理才让你更轻松。

针对现代农牧企业,针对大量的现代新型的农民工,我们需要用更先进的理念、更宽容的心胸、更大的智慧来管理。尤其要规避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我说过很多家族式企业为什么达到一定的规模就走下坡路呢?主要是“你家的人”太上心了、“外人”自然就不会出力。

现在很多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体制普遍存在问题(国有、上市公司、集团公司、集体企业、股份制公司),管理的机制就不够灵活,管理的效果也就不尽人意。风险共担、承包经营不失为未来规模化养殖走出泥潭的好方法,在改善中前进,在探索中创新,这对未来的企业管理真的很重要。固步自封、怙恶不悛都是要不得的。为了鸡不再受罪,从业者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技术缺位:技术历来就被认为是养殖成败的金钥匙,什么是技术?技术就是养殖过程中的那些“专业化的标准和要求”,这覆盖到整个养殖的全过程。谈到技术,大家习惯于对其寄予厚望。每次出去开会、听课、同行聚会,太多的人“梦想”着能听到一些新的东西,结果是总感到老生常谈、大同小异、没有新意。何?从专业角度看、从鸡的需求看,其实整个养殖的过程控制真的是不会、也不能有颠覆性的改变的,养殖其实就是个逐步完善并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家养鸡为何比较顺心、比较稳定,就是因为韩月花一直在强调:高标准、严要求、好结果。

很多鸡场甚至是规模化鸡场的老板、技术员在这个行业都跌打滚爬了十几、二十几年,他们养殖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服输,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技术不行,而往往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到一个大型的养殖企业去,就遇到类似的事,面对外来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有种强烈的排斥、不信任、不服气感,尽管他们养的鸡不好,他们的头颅依然那么高傲,有一万条理由能解释鸡为什么没养好,有一条理由能站住脚,那就是他们不缺技术,他们都懂技术、甚至曾经是养殖能手。我在跟他们沟通后,肯定地说他们的鸡养不好,其实就是技术缺位!

什么是技术缺位?就是理论没有转化为技术、技术没有转化成技能、技能没有改进、完善和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起初他们死活不承认,后来我说,你们随机安排一组中层管理者(驻场技术员)、一组饲养员。我现场给他们提了一些生产中的“技术操作”问题和“注意事项”,结果是不知道、不清楚、还有知道的不全面、不准确…...如此等等,最后他们的技术总监、技术部经理、生产部经理就感到纳闷了:都养这么多年了,这些基本的东西他们应该知道啊,怎么会不知道呢?看来我们的技术管理真的不到位,生产中真的是技术缺位了。我说你们所有搞技术的、搞管理的都到鸡舍里去,去培训、去现场指导、去监督、去检查、去纠偏、去纠错,坚持下去,直到他们能不折不扣地按照专业化的标准和要求去操作,你的鸡自然也就好养多的,生产指标自然也就提上来了。后来养了两批鸡,生产指标不断改善和提高,后来这个企业的老总带着酒和茶叶来看我,他说:过去我们养不好,不是不懂技术,而是没有把技术传递到员工手里,这就技术缺位。

我相信那些没有养好鸡的企业,100%都存在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的养殖场在内,只要有新员工进来,培训就得从头开始,时间长了老员工也有个懈怠和标准放松的问题,这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

5、产品错位:畜牧业快速发展30年,动保企业、兽药企业、疫苗企业也都快速发展了30年,产品组合应有尽有、产品包装五花八门、产品功效宣传的能让日月无光、产品种类琳琅满目、产品规格都分门别类,如此“产品大世界”,怎么就能让鸡病逼得没处躲、没处藏的?

产品的合法性很重要,违法是经营中最大的风险,不光产品的身份和包装合法,产品的内容也要合法,不能用禁用成分,能用的成分也要标注休药期,这对健康养殖非常重要。

产品的有效性很关键,在专业化养殖中,由于判定标准更明朗,产品的性价比就越来越重要,产品的功效是能用数字描述的、是能用生物统计来说明的,否则你说的天花乱坠也是没有用的(俗话不是说嘛,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我多次说专业化对产品功效的评判是数字、而不是文字。

产品的价格,当我们关注产品性价比的时候,产品的价格就是价值的体现,这里面不会再有水分,高效的产品就允许相对的高利润。

治病,对养殖来讲,这是个不能回避的话题,究竟多少病是可以治好的,很多,那就是细菌、寄生虫、霉菌、支原体等感染都是可以用药物(中药、西药、化药、中西结合)来治疗的。

也有些病是需要微生态制剂、维生素制剂来治疗的。

并非所有的病都能治,比如很多病毒病。我说过真正对病毒病有效的是消毒药物、疫苗、抗体(有些中药、西药和生物制品也说自己能治病毒病,这很好,专业化的养殖会有专业化的判断)。如果病毒病已经发生,治疗效果往往是不到位的,这时候只要控制好继发和混合感染,很多病毒性感染也都是有自然病程的、也是能自行康复的(尽管会有伤亡),个别烈性的病毒性感染只有迅速扑杀和全群淘汰、这个是不能抱侥幸心理的。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把“自愈”和“治愈”混淆,贪功容易自欺欺人和伤人,最终自然也会伤害到自己。最近几年疫情严重的时候,业界几乎噤声,而疫情过去了,都跳出来兜售自己的灵丹妙药,这是个大问题,就像鸡病是鸡民养出来的一样,动保企业和动保产品的牌子也是自己打掉的。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