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眼鼻型鸡痘、皮肤型鸡痘。多见于夏秋季节流行,治疗比较困难,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往往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简单分析此病,以便帮助从业人员合理应对。
一、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4—10天。病毒在入侵皮肤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细胞增生,形成痘疹,最后形成结痂。根据发病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皮肤型、眼鼻型、白喉型及混合型四种情况。
1.皮肤型:是最常见的类型,病鸡皮肤无毛处以及羽毛稀少的部位,出现分散或密集融合的痘疹,经数日结成棕黑色痘痂,慢慢脱落痊愈。传染较慢,病程3周左右。如群体没有继发感染,则对生产性能影响不大。本病易继发葡萄球菌感染,造成鸡只伤亡。
2.眼鼻型:主要见于20—50日龄的鸡群,病鸡最初眼、鼻流出稀薄液体,逐步变稠,眼内蓄积脓性渗出物,使眼皮胀起,严重者造成眼皮闭合,失明,造成营养衰竭死亡。
3.白喉型(粘膜型):病鸡咽喉粘膜上出现灰黄色痘疹,很快扩散融合,形成假膜,造成鸡只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二、治疗措施
方案一:对于发病早期的群体,可采取紧急免疫的办法,接种12小时后药物保守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
鸡痘疫苗常量接种,十二小时后药物治疗。
方案二:个别鸡的处理
皮肤型鸡痘:可在患处涂抹紫药水。
眼型鸡痘:使用眼药水,洗眼。
白喉型鸡痘:用镊子清除气管内的痘痂,口腔、咽部患处可涂抹碘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