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5  浏览次数:228
核心提示:1.切实做好免疫疫苗的接种饲养者一定要按时给猪群接种免疫效果较好的预防繁殖障碍性病的疫苗,通常使用的疫苗有以下几种:猪瘟、细小病毒、猪伪狂犬、园环病毒、乙脑疫苗。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一定要按规范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并且要使用质量过关的疫苗,要把免疫工作做扎实,而且还要注意接种的细节和操作的规程问题。对于后备的母猪一定要在配种之前做好上述五种疫苗的注射工作。但是,在母猪的妊娠期内部能接种猪瘟疫苗。失效的或失真空的疫苗不能使用,乙脑疫苗在使用过程要选用专门的稀释液进行稀释。产仔2胎以上的母猪可不接种,对于

1.切实做好免疫疫苗的接种饲养者一定要按时给猪群接种免疫效果较好的预防繁殖障碍性病的疫苗,通常使用的疫苗有以下几种:猪瘟、细小病毒、猪伪狂犬、园环病毒、乙脑疫苗。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一定要按规范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并且要使用质量过关的疫苗,要把免疫工作做扎实,而且还要注意接种的细节和操作的规程问题。对于后备的母猪一定要在配种之前做好上述五种疫苗的注射工作。但是,在母猪的妊娠期内部能接种猪瘟疫苗。失效的或失真空的疫苗不能使用,乙脑疫苗在使用过程要选用专门的稀释液进行稀释。产仔2胎以上的母猪可不接种,对于细小病毒尽可能使用灭活苗,这2种苗的首免要在 150日龄以上,间隔卜2周/次来加强免疫效果。

2.注意早期的诊断问题在疫病多发且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繁殖障碍疾病的关键。当前,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具有多样性,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出现,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和激发感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很难找到单一的病原。因此,要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剖检变化、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做出初步诊断,并结合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进行最后确诊。

3.搞好种群净化要搞好疫病监测的工作,最好每隔半年便对种公、母猪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1次检测,并淘汰和消除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猪。对于猪瘟和伪狂犬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活体猪进行扁桃体荧光抗体检测,一旦发现阳性猪,立即淘汰。坚持每隔6个月检测1次,在3~4次之后,猪瘟、伪狂犬便可得到有效控制。

4.严格检疫种猪场的引种要注重知名度,防止在引进种猪的过程中,引进带毒阳性种猪。引进种猪后,要进行隔离饲养和检疫。过一段时日方可与本场的猪群进行混养,防止出现细菌谱不适用的情况。

5.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和兽医卫生饲养者要对猪圈进行定期的消毒、驱虫、灭鼠等一r作,同时也不能养猫狗等宠物。对于流产的胎儿及胎衣要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工作。南于一般的消毒剂对圆环病毒无效,所以应选用含有戊二醛的消毒剂,如腾骏“威牌”复合醛。

6.精心饲养管理猪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生猪的喂养,提高喂养饲料的质量,不适用霉变饲料。一旦发现小猪的外阴红肿,要注意添加质量好的脱霉剂。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