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合制剂研制与生产
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主任张宏福研究员:系统研究了芽孢杆菌复合制剂(体外优化筛选抑菌效果较强的三株芽孢杆菌复合物)在肉鸡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该制剂可以添加在肉鸡日粮中(200mg/kg),也可以制成菌液喷洒在肉鸡舍空气中(2mL/m3)。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或喷洒芽孢杆菌能促进肉鸡肠道健康发育,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净化鸡舍空气,同时减少氨气排放。
竹学军:选择两个肉鸡场分别进行环境清新喷雾剂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推广试验,结果表明:肉鸡舍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喷洒剂能够改善鸡舍环境质量,降低空气中大肠杆菌数量和需氧菌总数,降低鸡舍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促进生长,减少抗生素用量,每只鸡平均节约成本0.12元。
河北综合试验站站长魏忠华研究员:肉鸡舍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喷洒剂,42天肉鸡成活率提高3%~5%,平均日增重提高5%~10%,屠宰率提高2%~4%,减少鸡舍空气中大肠杆菌数量50%~60%,减少鸡舍空气中葡萄球菌数量30%~40%,减少氨气10%~15%。应用植物提取剂单宁酸饲料添加剂,45天肉鸡平均体重提高0.1~0.2kg/只,成活率提高3%~5%;料肉比改善6%~10%;降低肉鸡疾病发生率50%以上,抗生素用量降低60%。
海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倪国萍:2013年主推饲用新型复合芽孢杆菌制剂技术、饲用纳米载铜硅酸盐微粒减排臭气技术、光照优化制度(3D:1L+10Lx)技术、小群分散饲养模式、矮脚基因诊断技术,示范推广规模累计520.6万只,养殖场或专业合作社共43个,带动养殖户126户,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9370万元;氨气减排浓度平均下降12%以上,商品肉鸡上市率提高0.92%;光照优化技术节约电能1.03万度。
2 废弃物处理技术
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岗位专家占秀安教授:针对养殖污染的难题,从饲料源头控制、养殖过程优化和后端废弃物处理3个环节,成功研发了调控肠道健康可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包膜丁酸钠产品;通过比较研究获得了4种饲用除臭剂的性价比参数;通过系统研究获得了不同长速黄羽肉鸡公母分养的时间点及其比较优势参数;探明了好氧堆肥同比厌氧堆肥的技术优点,为最终集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提供了关键技术及产品。
针对病死鸡无害化处理技术难题,参与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实施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的调研工作,实地走访和考察了北京、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大型肉鸡养殖企业、重点养殖县区的病死鸡无害化处理现状和做法,整理编写了病死家禽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深埋法、焚烧法、堆肥法、化尸窖法、化制法和生物降解法,出版发行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主推技术》,对全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北京综合试验站孙迎春:为解决病死家禽无害化处理的难题,我们专门设计一种分解池,克服了我国现有的禽畜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的不足,可以解决我国不同地区采用的掩埋、焚烧、蒸煮方法的弊端。通过对分解池3个月的温湿度数据和视频信号的采集分析,发现分解池具有良好的分解效率,死鸡投放后经过40-50天(不同季节略有差异),可以分解得只剩下骨头。此外,还解决了我国不同地域气候差异造成的鸡舍温湿度无法稳定的问题,提高了鸡舍的密闭性能和隔热性能,从而达到降低外界对鸡舍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和提升鸡舍通风性能的目的。
3 优化光照程序节电技术
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岗位专家陈继兰研究员:通过在北京、河北等地调查,发现肉鸡笼养模式趋于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养殖户接受,北京、河北等地区新增肉鸡养殖场(户)中笼养大约占50%,肉种鸡笼养因需增加大量人工而未能得到发展。从光照强度、光照规律和光源多方面开展了黄羽肉鸡节能光照方案的研发,综合应用取得显着成效。研究结果表明,5lx对于中速黄羽肉鸡是经济而又高效的光照强度水平。达到相同光照强度(5lx)时,采用LED节能灯可以达到或超过普通节能灯和白炽灯的饲养效果。快速生长的黄鸡在甘肃的夏季饲养,无需人工补充光照。节能光照方案中试推广规模达到1801万只以上,主要通过降低光照强度、更换节能灯及缩短光照时间,共节电116.5万度。按平均每度电0.8元计算,每只鸡节约用电成本0.064元,按养殖户每只盈利1元计算,纯收入增加6.5%。
李绍钰:研究认为:中等营养浓度日粮和四阶段变程光照成本最低,光照时间最短,并适合白羽肉鸡生长。结合鹤壁站、信阳站、武汉站完成了肉鸡光照强度调节技术示范、中部地区慢速型黄羽肉鸡的光照强度优化示范,光照示范白羽肉鸡1000多万只、黄羽肉鸡62万多只,节电68万余度。
申杰:在三个示范企业肉鸡养殖场推广以“光照强度前期15lx、后期5lx”为主的肉鸡光照强度调节技术,示范肉鸡203万只,节能71406.5度。
4 环境改进与控制技术
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岗位专家逯岩研究员:利用地下冬暖夏凉、四季恒温的特点,开展地下养殖模式下的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该模式采用正压通风技术。结果表明:舍外空气经“U型”通风道过滤后进入地下鸡舍,可明显提高鸡舍内生长环境的均匀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氨气浓度等环境指标在鸡舍的前、中、后位置差异不大,且氨气浓度始终处于低水平。该模式可以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开展肉鸡厚垫料养殖模式鸡舍内环境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鸡舍通风量对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影响较大,适当的通风可以明显降低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湿度,提高鸡群舒适度;氨气浓度受通风量影响较小,饲养密度对其影响较大。
黎寿丰:在示范基地盐城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示范应用肉鸡发酵床饲养技术与自动温控热风炉饲养新工艺,以新丰镇展望村饲养户王金忠为例,应用肉鸡发酵床饲养技术后,肉鸡上市率提高3%,上市体重平均每只鸡增加50克。通过与基层技术推广部门联合开展系列培训和现场指导,使饲养户掌握了发酵床饲养技术。目前,在大丰示范县已有超过10万套种鸡和27万平方米的肉鸡饲养场推广了该项技术。据统计,以每批饲养1万只肉鸡计,发酵床饲养与传统的垫料平养相比,每年可减少约4000元抗生素使用量,减少垫料用量2/3。
自动温控热风炉是高效燃煤技术和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的结合,采用负压燃烧技术使燃料的燃烧效率达到95%,比传统的小煤炉经常在缺氧环境下燃烧的效率提高了1倍。该项饲养新工艺的使用,能使每批1万只肉鸡节省燃煤1.4吨。目前,该项工艺已在15万平方米饲养面积上使用。
鹤壁综合试验站站长郝国庆:鸡舍环境程序化控制技术采用美国标准化鸡舍饲养和通风管理技术,通过PLC全电脑编程控制技术,根据鸡不同日龄的生长需要,对鸡舍温度、湿度、风机、通风口等技术参数进行试验验证,实现风机和通风孔开关的程序化、自动化控制,满足肉鸡生长需要。饲养人员由原来的3名减少为1名,试验示范80个场。不清粪技术是为了验证不清粪对肉鸡养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三批不清粪与清粪的鸡舍有相同的欧效指数,在温度与通风的作用下,鸡粪更干燥,形成有氧分解,而有氧分解不产生恶臭;缩短了一周的空舍期,增加房舍利用率;鸡粪分解产生的热能缓解了鸡群受凉的机会。干燥的粪便表面比地面温度高2℃,站五个示范县内推广使用120个场。
济南综合试验站站长曹顶国研究员:为解决肉鸡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是主推笼养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自动化生产水平。在山东盈泰集团、山东凤翔集团、潍坊绿德源农业有限公司等推广肉鸡笼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鸡舍环境控制技术。由于鸡舍建筑设计不合理、环境控制设备与饲养工艺不匹配、技术人员管理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鸡舍内温(湿)度不均匀、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等问题,现场指导建立多点通风、空气净化技术等环境控制关键技术,提高鸡舍环境控制水平。
5 标准化饲养技术
龚铭鑫: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标准化鸡舍改造及技术推广,在示范区的靖民镇、龚家乡进行标准化鸡舍的升级改造,首次改造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可年出栏优质肉鸡120万只,鸡舍改造后减少鸡对环境的应激,降低死亡率近1%,料肉比降低,平均每只鸡增长经济效益0.5元,改造后年增加经济效益60余万元。
谢金防:在吉安示范县推广标准化肉鸡养殖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吊顶天窗通风技术、空心砖隔热技术、水帘降温技术、自动化喂料和清粪技术等;肉鸡出栏重提高0.1~0.3kg、料肉比下降0.1%,死亡率降低2%、用药量减少0.05元/只,每个劳动力可多养5000只肉鸡,全年标准化养殖商品肉鸡达2000多万只,增收节支达260多万元。
林哲敏:在文昌市推广应用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文昌鸡养殖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全市文昌鸡出栏4350万只,产值16.6亿元。在海南省推广应用台风和暴雨天气养鸡的防范及应急救助技术,肉鸡业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与开展灾后防疫和恢复生产能力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仍取得较好的成绩;
王春民:针对本地区养殖情况制定“卫生消毒”、“疫苗免疫”、“药物保健”三个重要环节,推动本地区肉鸡生物养殖概念,避免药物依赖等技术难关。“两周定成败”技术和“养殖技术成功金三角”在本试验站和示范县的大型养殖场和养殖户进行了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优异的成绩,不仅控制了药费,还在生物安全方面有了较大突破:诸城外贸公司年饲养3000余万只肉鸡,每只鸡盈利1.7元;九联集团饲养环节利润在2300万左右;春雪集团饲养环节利润在2700万左右。
6 人工授精实用技术
胡祖义:研究和推广种鸡精液稀释技术,稀释液可以延长授精时间,由目前的3~5天一次的人工授精延长到7~10天输精一次;同时能够减少种公鸡饲养量,由目前的笼养种鸡公母比例1∶30扩大到1∶100~210,使种公鸡的使用率提高3~7倍;还可以减少种母鸡因人工授精产生的应激、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减少输卵管炎症的发病概率,提高苗鸡质量。
陈智武:示范推广人工授精新技术,输精间隔达到7天,极大的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和减少了公鸡饲养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共示范父母代种鸡49万套。人工授精新技术在凤鸣种鸡场应用,降低了种公鸡饲养量35%,一年节约饲养成本60万元。育雏期热风炉应用技术在西乡塘区的180户农户中得到推广应用,提高肉鸡出栏率1.27%。
5 标准化饲养技术
龚铭鑫: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标准化鸡舍改造及技术推广,在示范区的靖民镇、龚家乡进行标准化鸡舍的升级改造,首次改造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可年出栏优质肉鸡120万只,鸡舍改造后减少鸡对环境的应激,降低死亡率近1%,料肉比降低,平均每只鸡增长经济效益0.5元,改造后年增加经济效益60余万元。
谢金防:在吉安示范县推广标准化肉鸡养殖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吊顶天窗通风技术、空心砖隔热技术、水帘降温技术、自动化喂料和清粪技术等;肉鸡出栏重提高0.1~0.3kg、料肉比下降0.1%,死亡率降低2%、用药量减少0.05元/只,每个劳动力可多养5000只肉鸡,全年标准化养殖商品肉鸡达2000多万只,增收节支达260多万元。
林哲敏:在文昌市推广应用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文昌鸡养殖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全市文昌鸡出栏4350万只,产值16.6亿元。在海南省推广应用台风和暴雨天气养鸡的防范及应急救助技术,肉鸡业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与开展灾后防疫和恢复生产能力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仍取得较好的成绩;
王春民:针对本地区养殖情况制定“卫生消毒”、“疫苗免疫”、“药物保健”三个重要环节,推动本地区肉鸡生物养殖概念,避免药物依赖等技术难关。“两周定成败”技术和“养殖技术成功金三角”在本试验站和示范县的大型养殖场和养殖户进行了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优异的成绩,不仅控制了药费,还在生物安全方面有了较大突破:诸城外贸公司年饲养3000余万只肉鸡,每只鸡盈利1.7元;九联集团饲养环节利润在2300万左右;春雪集团饲养环节利润在2700万左右。
6 人工授精实用技术
胡祖义:研究和推广种鸡精液稀释技术,稀释液可以延长授精时间,由目前的3~5天一次的人工授精延长到7~10天输精一次;同时能够减少种公鸡饲养量,由目前的笼养种鸡公母比例1∶30扩大到1∶100~210,使种公鸡的使用率提高3~7倍;还可以减少种母鸡因人工授精产生的应激、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减少输卵管炎症的发病概率,提高苗鸡质量。
陈智武:示范推广人工授精新技术,输精间隔达到7天,极大的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和减少了公鸡饲养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共示范父母代种鸡49万套。人工授精新技术在凤鸣种鸡场应用,降低了种公鸡饲养量35%,一年节约饲养成本60万元。育雏期热风炉应用技术在西乡塘区的180户农户中得到推广应用,提高肉鸡出栏率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