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吃一堑长一智 重视防疫学技术 猪儿长得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6  来源:新农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1
核心提示:听说最近綦江区东溪镇尚书村张集德养猪场的防疫做得到位,2月14日,笔者在东溪镇农技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专程去打探一番。“实在不好意思,为了防止传染病菌,我们只能在办公室摆下龙门阵。”没想到车辆经过消毒池,人也在消毒室关了15分钟的“禁闭”,张集德仍然不让笔者进猪舍瞧瞧他的猪,而是把笔者迎进了猪场办公室。不懂防疫吃过大亏“我在防疫上吃过大亏,现在外人一律不准进。”张集德道出了原因。2008年,张集德把打工多年挣得的血汗钱投资养

听说最近綦江区东溪镇尚书村张集德养猪场的防疫做得到位,2月14日,笔者在东溪镇农技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专程去打探一番。

“实在不好意思,为了防止传染病菌,我们只能在办公室摆下龙门阵。”没想到车辆经过消毒池,人也在消毒室关了15分钟的“禁闭”,张集德仍然不让笔者进猪舍瞧瞧他的猪,而是把笔者迎进了猪场办公室。

不懂防疫吃过大亏

“我在防疫上吃过大亏,现在外人一律不准进。”张集德道出了原因。2008年,张集德把打工多年挣得的血汗钱投资养猪。小规模养殖赚的钱又投放到猪场扩建,猪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1年,已经达到存栏500头的规模,没想到瘟疫差点让他倾家荡产。

“3个月的时间,近500头猪死了只剩29头,损失40多万元。”张集德对2011年8月至11月的那次瘟疫记忆犹新,价值4000多元一头的母猪、即将出栏的肥猪、出生不到一个月的仔猪,每天都有几头倒下后就再也起不来。

染病的猪绝不能投放市场,为了避免传染,必须挖坑深埋。每次掩埋死猪时,张集德内心都在滴血。

2012年,张集德想东山再起,东拼西凑到处借钱,养了114头猪,当年12月,猪场又遭病魔来袭,死了只剩24头。

“都是瘟疫惹的祸,惨痛的教训,让我这个大老粗明白了必须搞好防疫。”今年已经46岁的张集德说,他只有初中文化,看见别人养猪赚钱就跟着养,根本不懂搞防疫,损失惨重。

不断学习淘到技术

幸好保险公司赔了十多万元,张集德又养起猪了。2013年出栏200多头,目前,大大小小还存栏200多头。张集德说,养了这么多年的猪,2013年才算真正开始,做好了防疫,一年下来猪儿都健健康康,不出瘟疫不死猪,卖出猪场的猪都经得起检疫。

张集德的办公室墙上,整整齐齐挂着一排记录本,笔者数了数,《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等,一共13本。张集德说,猪场的养殖、防疫工作,他全部都做了详细记录,每一项记录都是实实在在地做的事,不敢有丝毫马虎。“这个绝不是为了应付检查。”

“我按专家讲的科学管理,积极防疫,我一个40多岁的农民再进学堂,淘到的经验果然管用。”张集德说,这些都是参加綦江区农委、镇上兽医站组织的养殖培训,学到的猪场管理方法。每次培训,无论多忙,张集德总是亲自参加,学得一丝不苟,笔记本记了4本。

自从树立科学养殖、重视防疫的意识后,张集德改掉了过去从来不读书的坏毛病,去年有次到綦江办事,特意到新华书店逛了逛,买了几本养猪的书,恶补自己的养猪专业知识。

“不会打防疫针,我专程把镇上兽医站的专家请到猪场,手把手的教我。”张集德说,虚心求教,多方面学习,现在他也成了一个半个专家,猪食配置、仔猪接生、消毒打针等,什么事情都亲自干。

不需花钱按时打针

预防仔猪拉稀,在仔猪刚出生、7天、21天,分三次打土霉素;口蹄疫、蓝耳病、猪瘟,这3种预防针满月要打,60天要打;为了做好疫情高发季节的预防,大猪在3月份、9月份还要再打预防针,这就是所谓的春防、秋防。张集德像教授一般,谈起生猪防疫头头是道。

为了讲清楚猪圈怎么消毒,张集德从防疫室取出两个药瓶子,向笔者逐一介绍两种消毒液的功效和使用方法。两种药分别叫复合酚和健禽,是专门用来猪舍消毒的,每周一次,加水喷洒整个猪场,而且两种药物要轮换使用。

“抓好防疫,猪儿健康,猪场自然赚钱。”张集德掌握了防疫技术,对未来很有信心。末了,他还透露一个公开的秘密,口蹄疫、蓝耳病等防疫针药都是国家配送,到兽医站可以免费领取。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