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其他 » 正文

养殖场消毒时的误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4  来源:缙云县畜牧兽医局  作者:陈岳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09
核心提示:规模养殖场怎样才能做好防疫工作?其中一项具有系统性、技术性能高、而且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任务---消毒工作。通过消毒工作,可

规模养殖场怎样才能做好防疫工作?其中一项具有系统性、技术性能高、而且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任务---消毒工作。通过消毒工作,可以达到杀灭和抑制规模养殖场、以及周边环境、病原微生物传播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份规模养殖场虽然对消毒很重视、认识也很充份,但是在消毒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急于求成,敷衍了事,消毒不到位,出现了一些基本常识的误区。现本人几年了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仅供养殖朋友参考:

1.在空舍消毒前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工作,已成为养殖场防疫中的的一个误区。但在清扫前,应先用合适的消毒液喷洒,包括粪污和垫料在内的全舍却极易被很多养殖场忽视,未经喷洒消毒的畜禽粪污、垫料等。如不及时规范处理很容易成为各种病原长期存活滋生的源头,给养殖场带来疫病发生风险。因此,清扫前预先对全舍喷洒消毒液也是整个消毒工作中的一个前期必要内容。

2.在消毒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随意性,很多养殖场由于工作人员不够重视或技术知识水平偏低、不得要领,在选用消毒药时没有根据消毒的对象、目的和预防的疫病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别人养殖场用什么消毒药我也用什么消毒药、别人的消毒药怎么用我的消毒药也就怎么用,盲目选择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很少结合自身养殖场的消毒所需情况,很少考虑所用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往往凭感觉,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标准,极大影响使用效果。一般的消毒药都具有其一定科学的合理性,浓度并非越大越好,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畜禽消毒,配制出标准的浓度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消毒药配制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浪费;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畜禽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3.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畜禽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对于一个较大规模的养殖场来说,养殖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消毒范围没有覆盖圈舍棚舍的整个空间,喷洒不均匀、消毒速度过快、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畜禽消毒很容易留下死角,不能全面起到消毒的作用。全场消毒一次大约要在几个小时内即可完成。所以在消毒过程中,各畜禽饲养车间应同时进行同时结束,可以很好地起到消毒的作用;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场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4.规模养殖场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未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和消毒程序,长期使用一种消毒液,更换不及时。或由于工作人员执行不到位,造成不能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消毒制度和消毒程序,给养殖场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不同的消毒液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不同,同一种消毒液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或使用时间的延长,消毒作用会逐渐下降,所以应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液,消毒液要定期、及时更换,应选择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这样可减少消毒中的病原盲点,使养殖场场区内尽可能多的病原微生物被杀灭或抑制。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生产实际规程中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许多规模养殖场都设置有紫外消毒灯、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等多成为摆设,形同虚设。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不开紫外灯、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够等现象等等。

6.有些规模养殖场技术人员认为,饮水消毒是通过饮用消毒液杀灭和控制畜禽体内的微生物,而起到控制和预防病情的作用,有的用户长期使用,甚至盲目加大消毒液的浓度,给畜禽直接饮用,从而造成畜禽消化道黏膜损伤、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等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形成对饮水消毒的误区。消毒液使用说明中推荐的饮水消毒是对畜禽饮水的消毒,是指消毒液将饮水中的微生物杀灭,从而达到净化饮水中微生物的目的。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