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口疮病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嘴唇、口角、鼻孔周缘等处的皮肤及粘膜形成丘疹、水泡乃至脓泡,最后破溃形成疣状厚痂。多发于春、夏季,死亡率一般在1%-15%之间。
流行特点:多发于山羊,无性别、品种差异,羔羊易感。春季是发病的高峰期,其次是夏季。该病多为群发,一旦有一羊感染,将迅速殃及全群。传染途径主要是损伤的皮肤粘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羊只嘴唇、口角、鼻孔周缘等处首先出现丘疹,然后破溃、流黄水,最后结痂,痂皮为褐色或黑色的疣状物,揭掉痂皮后出现强行磨擦嘴部,严重时采食困难,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采食和反刍减少,最后衰竭死亡。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棚圈卫生,及时消毒圈舍和用具,减少皮肤粘膜损伤,防止该病的发生流行。对于患羊除及时治疗外,要补饲柔软无刺的草料,放牧时应避开灌木、芒刺类植物丛生的山坡,并经常补充矿物质饲料,以增强抵抗力。民间偏方:揭去痂皮后,使用适量百草霜(锅底黑)或尿素撒敷,每日1-2次,连用3-5天即可。西医疗法:揭去痂皮,用温盐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1%-3%的硫酸铜溶液及明矾溶液)清洗疮口,然后涂布碘甘油(或2%龙胆紫、鱼石脂软膏及尿素膏等)。与此同时,每只羊内服或肌注病毒灵0.4-0.6克,每天2次,连用3-5天。中医方法:本着去腐生肌、消炎止痛的原则,配制中药如冰硼散、雄黄散、脱腐生肌散等作患部涂敷,效果良好。脱腐生肌散;枯矾、冰片、陈石灰、煅石膏、雄黄各等份,与半份量朱砂共为细末,撒敷。
预防继发感染:由于传染性口疮影响羊只采食,容易使羊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故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使用抗菌消炎和解热镇病药物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