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病原为黄曲霉毒素,虽然文献上的资料表明,可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溜曲霉、黑曲霉等有20多个菌种。但近来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证实,只有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而且,并不是所有黄曲霉的菌株都产生黄曲霉毒素。早期资料记载,从自然界分离出的黄曲霉中,只有10%的菌株产黄曲霉毒素。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产毒素菌株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目前已经确定出结构的黄曲霉毒素有B1、B2、B2α、B3、D1、G1、G2、G2α、M1、M2、 Pl、Q1、R0等18种,并且已经用化学方法合成出来。其中B1、B2、G1和G2是4种最基本的黄曲霉毒素,其他种类都是由这4种衍生而来。它们的化学结构十分相似,都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又称香豆素)。结晶的黄曲霉毒素B1非常稳定,高温(200℃)、紫外线照射,都不能使之破坏。加热到268~269℃,才开始分解。5%的次氯酸钠,可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破坏。在Cl2、NH3、H202和S02中,黄曲霉毒素B1也被破坏。
黄曲霉毒素的分布范围很广,凡是污染了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的粮食、饲草饲料等,都有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甚至在没有发现真菌、真菌菌丝体和孢子的食品和农副产品上,也找到了黄曲霉毒素。畜禽中毒就是由于大量采食了这些含有多量黄曲霉毒素的饲草饲料和农副产品而发病的。由于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等情况,其敏感性是有差异的。其敏感顺序是:鸭雏>火鸡雏>鸡雏>日本鹌鹑;仔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家禽是最为敏感的,尤其是幼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