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长到3周龄后,即进入育成期,在此期间,肉鸭的羽毛已基本覆盖全身,抗寒能力增强,除寒冷季节外,一般不需要额外使用加热设备。这个时期的鸭子骨骼和肌肉生长旺盛,消化机能已经健全,采食量大大增加,体重增加很快。在饲养管理上,要抓住这一特点,使鸭迅速达到上市的体重。
过渡期的饲养
1.温度。鸭舍一般不加温,但当自然温度与育雏末期的室温相差5℃以上时,会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因此在寒冷季节转群时,开始几天鸭舍应适当增温。
2.空腹转舍。转群前8小时,停止喂食,等鸭子空腹后方可转出,但停食时不能停水。
3.防止应激。在转群前一天和转群后三天,要在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或抗应激电解质,以防转群时造成的应激影响,直到鸭群转群后采食正常为止。
更换饲料
1.从雏鸭舍转入育成舍的前3天~5天,要将雏鸭饲料逐渐调换成育成料,换料的过程不能太突然,否则容易引起肉鸭的不适应或造成消化系统障碍,从而影响肉鸭的正常生长速度。为了使鸭子能慢慢适应新的饲料,在生产中,一般采取的换料方法是:换料的第一天在雏鸭料里混入30%的育成鸭料,第二天将育成鸭料的比例加大到60%,第三天将育成鸭料的比例加大到80%,从第四天起全部饲喂育成鸭料。
2.育成期肉鸭的生长速度快、采食量大,一般提供营养浓度比较低的饲料就可以满足需求,因此育成期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6%左右。
调整饲养密度
1.肉鸭的生长速度很快,21日龄可达1300多克。为了适应肉鸭快速生长的特点,育成期的饲养空间要迅速增加,降低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提高生产效率,调整饲养密度的具体方法要根据饲养方式来确定。如果是在整个饲养期均采用地面平养的饲养方式,在育成期可以把护板撤去,直接将饲养密度调整到出栏时的水平,即每平方米5只或6只。同样如果是在整个饲养期均采用网上饲养的饲养方式,在育成期调整饲养密度时,直接调整为每平方米7只~8只,也可以按周龄随时调整饲养密度。如果是育雏期采用网上饲养,育成期采用地面平养的饲养方式,在由网上饲养改为地面平养时,由于饲养空间的突然增大和地面结构的变化,刚下地的肉鸭会撒欢到处奔跑,经常扭伤和拐脚。扭伤腿脚的鸭,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会被其它鸭子踩伤致残或致死。因此对刚下地的鸭子,在调整地面空间时,要有一个变化过程,先小后大,让其适应环境后再扩大饲喂空间。
2.如果发现腿脚扭伤的鸭子,要及时隔离,单独饲养,等伤势恢复以后再混群饲养。在调整饲养密度时,要把鸭子按大小、强弱分为几个小群,分群饲养对体重较小、生长缓慢的弱鸭应集中起来喂养,加强管理,使其生长发育能迅速赶上同龄强鸭,不至于延长饲养日龄,影响出售日期。
疫病防治
1.搞好消毒,防止疾病传播。要注意保持鸭棚舍和运动场的排水良好、地面干爽,并要求天天打扫卫生,垫料要经常更换,食槽、饮水器要经常洗刷;发生传染病时,要迅速隔离病鸭,病死的鸭不要到处乱丢,已污染的地方应立即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草木灰、来苏儿、烧碱、五号消毒液、高锰酸钾、百毒杀等。
2.注意鸭子的动态,及早发现病情。在早晨天刚亮、中午、深夜以及两次喂料之间,都是检查鸭群的好时机。健康的鸭体质健壮、精神饱满、行动活泼、羽毛紧凑有光泽、两眼明亮有神、眼皮干净、食欲旺盛、粪便正常、呼吸平稳。
陈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