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胃弛缓是前胃神经感受性降低,胃平滑肌收缩力减弱,致使瘤胃内容物运转发生障碍,腐败发酵,产生有毒物质,胃内pH发生改变,破坏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正常生态平衡,所引起的消化机能紊乱为主的消化不良综合征。同时伴有全身症状。
一、病因
1.原发性前胃弛缓
(1)长期饲喂难消化营养差的粗饲料,如麦秸、豆秸、稻草。
(2)饲喂发霉、冰冻和变质的饲料。
(3)饲草不足而精料过多。
(4)牛偷吃精料,误食化纤、塑料。
(5)突然改变饲草、饲料种类。
(6)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缺乏和不足。
2.继发性前胃弛缓
(1)牛患一些热性传染病和寄生病时,往往继发本病。一般作为原发病的一种症状出现。如流感、结核、布氏杆菌病、血孢子虫病、肝片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锥虫病、细颈囊尾蚴病等。
(2)营养代谢病与中毒性疾病,如生产瘫痪,酮血症,骨软症,牛产后血红尿蛋白症,有毒植物和化学药物中毒等。
(3)口腔、牙齿和舌的疾病,因采食咀嚼障碍,可引起前胃弛缓。
(4)瘤胃积食,瓣胃阻塞,皱胃变位等。
此外,还有因长期内服大量磺胺类或抗生素药物,使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共生关系遭到破坏,消化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前胃弛缓。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
急性型一般表现为急性消化不良,出现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缓慢或停止,此时全身机能状态尚无显著改变。听诊瘤胃蠕动减弱,蠕动次数减少,时而暧气、便秘、奶牛泌乳量下降。触诊左侧瘤胃部位时,瘤胃内容物充满,粘硬,如变质饲料引起的,瘤胃收缩停止,同时伴有轻度或中等度气胀,下痢或便秘。排粪减少,稍干硬,色暗黑附有粘液。单纯性消化不良,经治疗后,不久即可痊愈。若伴发瘤胃炎,酸血症,则粪便恶臭。口腔有酸臭味,唾液粘稠、泌乳下降。体温、呼吸、脉搏变化不大。但若伴发酸血症时,则病情急剧恶化,精神高度沉郁、眼球下陷、呻吟、食欲反刍停止、鼻镜干燥、可视粘膜发绀,末梢发凉,出现脱水和酸中毒,最终衰竭,甚至死亡。
2.慢性型
慢性型多为继发性的病理过程,或由急性转变而来。多数病例食欲时好时坏,有的发生异嗜、舔食砖、啃土或采食污物。反刍不规律、间断无力或停止。嗳气有臭味。常间歇性发生瘤胃臌气,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虚嚼、磨牙、精神委顿,便秘和下痢交替。病程长时,病牛日渐消瘦,被毛粗刚,皮肤弹性减弱,贫血,脱水,粘膜发绀终因自体中毒衰竭而死亡。
三、病理变化
尸体皮下脱水干燥,淋巴结无可见病变,心腔蓄积,血液有多量凝固良好的血凝块,肺瘀血水肿、小叶间增宽,支气管内有多量白色泡沫样液体,心、肝、肾等实质器官不同程度的变性变化。瘤胃内积有酸腐臭味的饲料,瘤胃粘膜变性脱落。粘膜下弥散充血,并有卡他性肠炎的变化。
四、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症状有食欲减少,反刍与暧气缺乏,瘤胃蠕动减弱,轻度鼓气等,可作出初步诊断。
近年来检验瘤胃内容物理化性状,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瘤胃液pH值正常为6.5~7.0;前胃弛缓时,pH值下降至5.5以下或更低,但也有少数病例升高至8.0以上。其次检查瘤
胃内纤毛虫数,正常瘤胃内容物每毫升100万个,瘤胃弛缓时纤毛虫数下降或消失。
临床上应注意与酮血症,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等相鉴别,此外应注意是原发性前胃弛缓,还是继发性前胃弛缓。
五、防治
1.治疗
治疗原则是改善饲养管理,消除病因,加强瘤胃蠕动和排空机能,恢复正常的反刍和食欲。
(1)原发性前胃弛缓
①病初绝食1~2天,再喂给优质干草或易消化饲料。
②兴奋瘤胃蠕动,可皮下注射氨甲酰胆碱1~2毫克,或新斯的明10~20毫克。
③缓泻,制酵剂,如一次内服,硫酸钠或硫酸镁300~500克,鱼石脂20克,加5~8升温水;或液体石蜡1000毫升,苦味酊20~30毫升内服。
④调节瘤胃pH值,恢复瘤胃微生物的正常区系,可内服氢氧化镁400克或碳酸镁225~450克,或碳酸氢钠50克。
⑤为健胃益气,可内服稀盐酸15~30毫升,75%酒精100毫升,常水500毫升或大蒜250克,食盐50~100克,捣成蒜泥,加适量水后内服。
⑥增强前胃神经兴奋性,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钙溶液200~400毫升,10%氯化钠液500毫升,20%安钠咖注射液10毫升。
(2)继发性前胃弛缓
①首先治疗原发病,并采取强脾健胃,防腐止酵,清肠消导等对症疗法。
②对食欲废绝并伴发脱水或自体中毒的病牛,应静脉注射25%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40%乌洛托品溶液20~40毫升,20%安钠咖注射液10~20毫升。
2.预防
坚持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根据牛的生产性能和生理阶段调整日粮结构,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冰冻的饲料,防止突然变换饲料。加强运动,合理使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