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刺线虫病又称盲肠虫病,是由异刺科异刺属的异刺线虫寄生于鸡、火鸡、鸭、鹅等禽、鸟类的盲肠内引起的一种线虫病。该病在鸡群中普遍存在。
异刺线虫细小,呈白色,头端略向背面弯曲,食道末端有一膨大的食道球。雄虫长7-13毫米,尾直,末端尖细;两根交合刺不等长、不同形;有一个圆形泄殖腔前吸盘。雌虫长10-15毫米,尾细长,阴门位于虫体中部稍后方。虫卵呈灰褐色,椭圆形,大小为65-80×35-46微米,卵壳厚,内含一个胚细胞,卵的一端较明亮,可区别于鸡蛔虫卵。患禽消化机能障碍,食欲不振或废绝,下痢,贫血,雏禽发育停滞,消瘦甚至死亡。成禽产蛋量下降或停止。尸体消瘦,盲肠肿大,肠壁发炎和增厚,有时出现溃疡灶。盲肠内可查见虫体,尤以盲肠尖部虫体最多。
成熟雌虫在盲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于外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2周发育成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家禽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或带有感染性虫卵的蚯蚓而感染,幼虫在小肠内脱掉卵壳并移行到盲肠而发育为成虫。从感染性虫卵被吃入到在盲肠内发育为成虫约需24~30天。此外,异刺线虫还是鸡盲肠肝炎(火鸡组织滴虫病)病原体的传播者,当一只鸡体内同时有异刺线虫和火鸡组织滴虫寄生时,组织滴虫可进入异刺线虫卵内,并随虫卵排到体外,当鸡吞食了这种虫卵时,便可同时感染这两种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