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其他 » 正文

家禽饥饿疗法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1  来源:兽药营销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560

 

对于用断食饥饿的方法来针对性的治疗蛋鸡禽流感的实践,目前业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可行,有人认为不可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疗法和争议是因为禽流感年复一年难防难治,人们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日趋困惑和怀疑,对治愈后的生产性能恢复日趋没有信心。那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以为,这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从现成的理论概念上讲,这种做法是立不住的,然而值得人们研究。因为鸡群发病后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再饥饿断食无异于雪上加霜,导致鸡的抵抗力更趋下降,还会导致死亡率大幅度上升。有人曾统计认为,会引起鸡群死亡率上升30%。但是,药物防治的效果众所周知的不理想,这就迫使人们开动脑筋去想办法,办法之一就是饥饿疗法。这个方法有成功的也有不理想的,不可一概而论。就笔者的观点说,是赞成这样的实践的,这是对现有理论的一种突破,也是禽流感防治实践中的一个小创新。

就算有不成功的病例,也不应否定其合理的和成功的一面。笔者曾在河北新乐周边的蛋鸡养殖区走访调查,也与一些临床一线的兽医进行了交流,大家认为,现有理论讲不通并不等于临床实践行不通,还有的兽医阐述了饥饿疗法的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是有益的。例如,有兽医认为,断料的根本目的是迫使鸡停产,停产就意味着停止营养物质的以蛋的形式的从体内流失——有许多临床病例都是患病鸡采食减少却仍然在产畸形蛋,而处于发病临界点尚未发病的鸡则仍然连续产蛋;也部分的阻止了免疫抗体的流失(鸡蛋内总含有免疫抗体)此时断料,鸡只虽然不再进食但已经蓄积在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存留于体内以增强免疫抗体。又有兽医认为,饥饿法停止产蛋会使得鸡的生殖系统得到有效休息,使得已经发生炎症的卵巢、输卵管不再工作,便于该器官的自然康复。还有兽医认为,饥饿法是迫使鸡群的生理代谢发生急剧改变,是一种短时间内的“弃旧图新”,刺激机体重新焕发机能。

何况,这种人为的饥饿停产只是以5~7天为限,断料不停水,减去人工光保持自然光,紧接着补以少量食盐、维生素、葡萄糖等,再逐渐恢复采食,只要发病初期鸡群中大部分鸡只仍然采食,死亡率不高,采用此法是可行的。事实上,所谓断料,在患病鸡群中总是存在的,部分鸡因病的缘故也会食欲废绝,这是一种病理生理的反应。人为断料对于这类鸡只是无所谓的,采用此法出现的死鸡不一定就是因断料而加重病情所致。与药物治疗比较起来,饥饿法近乎残酷,有点近似“休克疗法”的味道,要根据鸡群总体体况、日龄、发病程度等有选择的进行,不可一概都采用。饥饿法用过后,还应注意有无继发的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的感染;可以适当用些抗生素。饥饿法治愈的鸡群恢复产蛋较慢,时间长,这也是要从经济效益上要比较的。总而言之,在当前病毒变异、温和化、药物防治跟不上病势变化的前提下,对于中低死亡率的禽群,此种方法是值得在实践中提炼总结的。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