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甲乌鳢(Opniocepnalus argus var Kimnra)又叫白乌鱼,俗称白乌棒,隶属鲈形目,鳢科鳢属。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白乌鱼药膳可催乳,生肌活血,是产妇及老幼的滋补珍品。营养丰富,可制作多种名菜,如生炒鱼片,白菊鱼丝,白乌棒炖蛇等。白乌鱼的肌肉组成:水分,77.90。粗灰分1.10,粗蛋白20.69,粗脂肪0.76,与另外一些淡水名贵鱼比较:粗蛋白含量高于大口鲇(14.85),粗脂肪低于大口鲇(3.22),说明白乌鱼是一种低脂高蛋白的中高档名贵经济鱼类。白乌鱼肌肉营养的氨基酸含量如下:门冬氨酸2.08,苏氨酸0.95,丝氨酸0.86,谷氨酸3.92,甘氨酸1.09。丙氨酸1.32,胱氨酸0.13,缬氨酸1.00,蛋氨酸0.43,异亮氨酸0.92,亮氨酸1.81,酪氨酸1.66。苯丙氨酸0.88,赖氨酸1.80,组氨酸0.52,精氨酸1.10,脯氨酸0.54。白乌鱼体色白,体态秀美,耐低氧,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我国有悠久的养殖乌棒的历史,却没有对白乌棒进行系统的养殖技术研究,导致自然资源减少,我们从1992年开始研究白乌鱼及其养殖技术,得到了水产界极大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课题1997年获得省水电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 白甲乌鳢的生物学1.1 形态特征白甲乌鳢体色白,身体呈棒形,头部扁平,头部鳞片较大,尾部鳞片细,背鳍条47,臀鳍条38,侧线鳞63,鳃耙数13,脊椎骨55,体长为体高的7.8~8.2倍。1.2 生长白乌鱼生存适温0~39℃。最佳生长水温25~28℃,12℃基本不摄食。具鳃上辅助呼吸器官,适宜pH值为6.0~9.0,喜集群,善跳跃,易钻泥,夏季增重最快,日增重率为3%。1.3 习性口端位,齿分布上颚两侧,下颚前部,主肉食性,鱼苗阶段要互相残杀,可驯食配合饲料。池塘养殖白乌鱼两年可达性成熟,其性腺发育周期2~3月份多数鱼卵为Ⅳ期,3~4月份进入Ⅲ期,5~7月份为Ⅴ期,即产卵期,8月份又逐渐回到Ⅲ期,体长为30~35cm的亲鱼怀卵量为1.5万粒左右,每克鱼卵为8粒,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logW=3.032 logL-1.9433,个体繁殖力Y(千粒鱼卵)与体长关系式为Y=2.68532-79.08513。2 人工繁殖技术2.1 亲鱼培育选择水源好的池塘条件,池塘大小以60~100平方米为宜,池高1.5米,水位1米,应有防逃设施,池中应有水草或水葫芦,起遮荫,调温作用。白乌鱼具鳃上呼吸器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放养密度可高于一般的鱼,每平方米可放1~2尾2~2.5千克的亲鱼,雌雄比例为1∶1。白乌鱼为肉食性鱼类,亲鱼的饵料一般利用池中小杂鱼,以及一些低质鱼苗进行投喂,还可以投喂陆生蚯蚓、水蚯蚓、泥鳅等,投饵率一般在体重的3~5%。产卵前,产卵期经常冲换池水,保证池水清新,使之亲鱼正常发育。2.2 催产和孵化在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有弹性,生殖孔微红稍突,雄鱼生殖孔内陷。一般选用体色较白,体质健壮,成熟度较好的亲鱼即可。催产剂有鲤、鲫脑垂体(PG)和绒毛膜激素(HCG),按每公斤体重PG 1克,HCG1800~2000国际单位。分一次性或两次注射,雄鱼剂量减半,雌雄比例1∶1或2∶1。效应时间与水温的高低有关,水温在22~23℃时为26~36小时;24~25℃时效应时间为25~30小时;26~30℃时为18~22小时。一般尽可能控制在黎明前产卵。乌鱼产卵需要环境安静,产卵时一受惊吓,会终止产卵。把受精卵置于孵化箱内,孵化设施控制水体交换量,每小时循环水量在50立方米,控制水温22~27℃,溶解氧控制在4mg/L以上,pH7.0~8.0。室内孵化避免了室外孵化的不利因素:如光照,由于卵浮于水面,强幅射使胚胎死亡,敌害,其它野杂鱼食鱼卵,只要保证孵化的有利条件,孵化率可达90%。也可用静水孵化。3 苗种培育技术刚孵出的仔鱼,体色黑,漂浮于水面或侧卧于水草或悬浮物边上,集群于池边、池角,静而不易动。卵黄囊占体长的一半左右。待卵黄囊逐渐消失,鱼苗能平游时,将其转入室外鱼苗池培育。3.1 鱼苗培育放养量一般按200~400尾/平方米放养。此时池中水应鲜活,有充足的适口水蚤,否则鱼苗会因缺食而互相残杀。在这个阶段,鱼苗的鳃上呼吸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其呼吸完全靠水中溶氧,所以这时水质要保持良好,鱼苗成活率高、生长快,关键在于水中充足的溶氧和丰富的适口饵料。在鱼苗培育阶段要清除敌害,如青蛙、水蜈蚣,这样经过12~25天的培育,鱼苗长度可达5~8厘米,体色由黑色从头顶部开始逐步变为白色。此阶段鱼苗辅助呼吸器官发育完善,活动力很强,摄食量也不断地增加。随着鱼苗生长发育、个体增大,池中密度增加,这时应过筛,分级转入鱼种池进行培育。3.2 鱼种培育培育池25~60平方米,水深0.5~0.8米,按50~80尾/平方米放入5厘米长的鱼苗,投喂水蚯蚓和陆生蚯蚓、沙蚯蚓以及低质鱼的水花,如草鱼等。喂白乌鱼要少吃多餐,由于该鱼有摄食贪婪,暴食的不良习惯,如一次投喂过多,会引起暴食死亡。池水要勤换,一般一个星期从底部放水三分之一,再从进水口注入新水,这样使之有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方能正常生长发育。经过25~30天培育,鱼种规格可达8~13厘米。我们采用下列技术关键提高苗种成活率:①改良水质,保持池水鲜活;②合理放养密度,选择适口饵料;③定期筛选鱼苗,保持规格相对一致。4 成鱼养殖白乌鱼适应能力强,既可单养,也可套养。4.1 套养:白乌鱼能够追食池内小野杂鱼,能减少池内饵料浪费,减少池中的溶解氧消耗,提高鱼产量。由于口径比大口鲇小,对养殖的商品鱼不形成威胁,所以各地的养殖户都能接受选用这条鱼作为套养的好品种。4.2 池塘条件①养殖条件:土池、石砌池均可养殖,水深1.5~2.0米,池深2.0~2.5米,适当生产销售管理面积在1~1.5亩为宜,池子进排水要方便,进排水口及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放养前必须做好池塘清整工作,一般用生石灰,按每亩泼洒100~150kg生石灰浆水,做到泼洒不留死角,消毒后1星期进水,进水10天左右可以放养。②养殖技术:放养规格10厘米以上(3~5寸)放养时尽可能控制规格一致,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2分钟后再下池。放养密度按每平方米2~3尾投放,即每亩1500~2000尾左右。饵料的投喂种类:一是鲜动物饵料,如小杂鱼、小鲫鱼、麦穗鱼、餐条、鱼旁鱼皮、白乌鱼最爱吃鱼鱼旁鱼皮鱼,可在池中适当投放一些河蚌,让其自然繁殖鱼旁鱼皮鱼,以供其需要;二是鲜鱼肉糜与粉状配合饵料,拌鳗鱼饲料投喂。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10%,随鱼体重增加逐渐下降到6%左右,投喂时可见到集群抢食,有的会跳出水面的热闹场面。在整个饲养阶段,要坚持巡塘,一是看防逃措施是否得当,二是观察鱼的活动是否正常,三是看水质的变化情况。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的变化频繁,易发黑发臭,这时应勤交换池水,做到三天一小换,换去三分之一的池水,10~15天一大换,换去三分之二的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冬季和高温季节水位相对升高,使之保持水温相对稳定。在保证了白乌鱼的一定养殖条件下,放养16~20厘米的鱼种,经过5个月生长,成活率80%以上,亩产可达500kg以上。白乌鱼在7~10月份是主要生长期,尤其是9月份为最佳,7~9月份平均水温在21.4~30.8℃的范围,在这个阶段应抓住时机,加强培育,使之发挥出最佳生长效果。5饲料白乌鱼是凶猛肉食性鱼类,必须经过食性转化这一驯养环节才能达到利用配合饵料养殖成鱼的目的,我国目前在用超微粒饲料进行转食比较困难,即开口饵料尚未解决。我们在苗种规格达13厘米左右开始用粉状、小颗粒饲料转食,在18~20天内转食配合饵料,94~96年分别进行配方筛选试验,在面积25平方米,放养密度为30尾/平方米的试养池内,经过22天饲养,有70%的鱼种能较好摄食配合饵料,投饵后一小时开始检查,受试鱼的充塞度为3~4级。由于自然条件下,白乌鱼有偏食野杂鱼的习性,根据这些,只有在选择诱食剂的颜色、气味、口味上下功夫,改良饵料配方,使在15~20天后受试鱼91.8%能摄食配合饲料。成鱼养殖的基础饲料由鱼粉、豆饼、小麦、玉米构成,加矿物质、特需添加剂。饲料系数2.5~2.8,营养成分;粗蛋白42.3~44.3;粗脂肪5.65~6.51。粗纤维1.23~2.83;灰分11.3~12.4,水分8.01~9.91。6 白乌鱼的疾病防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及早治病的原则。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合理密养,适时分养,加强管理,做到四定。调节饲料营养成分。捕捞、运输、操作要谨慎,防止鱼体受伤,投喂药饵加以预防。消除病原,彻底清塘,苗种池提前消毒,苗种入池前消毒,水体进行定期消毒,投喂活饵,如蚯蚓、杂鱼时用食盐水消毒处理后进行投喂。改善环境、定期换水、种青、增氧。白乌鱼常见病:6.1 小瓜虫病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寄生后鱼苗活动缓慢,危害很大,用2ppm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浸泡,进行预防。治疗用0.1~0.2ppm硝酸亚汞浸泡,或全池泼洒;用孔雀石绿按0.2ppm全池泼洒,连续三天,有良好效果。6.2 车轮虫病病原体:有多种车轮虫都会致病,寄生在鱼的体表,鳃丝,破坏肌能,组织,影响呼吸导致死亡。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塘,保持水质清新,按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进行全池泼洒。6.3 水霉病病原体是一种水霉菌。发病时体表生绒毛团处肌肉僵硬,鱼活动缓慢,靠池边水面漂浮不下沉,逐渐死亡。防治方法:操作时尽量避免弄伤鱼体,尤其是低温时节。用福尔马林20~30ppm或高锰酸钾30~50ppm全池泼洒,还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6.4 出血性败血病在成鱼阶段常见,病鱼的鳍基和下颌发红,眼球突出,鳞片松动,肌肉肿胀,这种病还没有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只有以防为主,彻底清塘,用福尔马林30~50ppm全池泼洒后,再注入新水,尽量避免污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