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黄,又名苦大黄,是大黄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及根茎,呈微香味,入口苦而涩。山大黄主要含有蒽配、食用大黄甙、大量鞣质。具有抗氧化作用、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强心、降低血压、血糖、血脂、增强核酸、蛋白质合成作用,和大黄作用不同之处,山大黄泻下作用轻微,在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方面优于大黄。由此可见,山大黄比大黄的使用范围更广,更安全。一、山大黄末的功能主治:山大黄末是山大黄经洗净、晒干、粉碎、加工制成的散剂。在家畜疾病治疗的兽医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山大黄味苦,性寒,善于泻实热、破积滞;口服可刺激口腔味觉感受器反射引起消化液分泌,达到健胃消食功效,同时具有抑菌消炎,去瘀,消肿,加快坏死组织修复作用。故内服或外敷可用于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和烧汤伤等。功能:健胃消食,清热解毒,破瘀消肿。主治:食欲不振,胃肠积热,湿热黄疸,热毒痈肿,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烧伤汤伤。二、山大黄末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食欲不振,饲料品质不良,饮食不均,劳役过重,畜龄过老,体衰,或久病久治或误治造成脾胃运化功能衰弱所致。甘肃省武威市某牛场,因春季,草质量过次,又因为气候多变造成多头牛感冒,治疗多日,仍食欲不振,后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加入山大黄末【邯郸市格润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兽药字(2012)030645019】,按一头成牛一天30克拌入饲料中,供牛自由采食,使用3天后,采食量增加,精神转好。治疗羊腐蹄病:近年来随者圈养羊数量的增加,腐蹄病呈高发型,河北廊坊香河某羊场,由于地面湿,造成腐蹄病高发,部分羊圈拐羊占到了30%,所出方案是:将生石灰和山大黄末按1:5比例配好,在地面撒一层,保持干燥。对于已经发病的羊,除打抗生素针剂外,将山大黄末加入煎过的植物油,然后将纱布浸入其中,浸透,然后用纱布对病羊的蹄病进行包扎。采用上述方案,一周后控制住羊腐蹄病的发生。在养下一批羊时对地面采用加入山大黄末的方式,在地面上撒后,腐蹄病呈零发星散发,很少再出现。牛羊口蹄溃烂综合症:春冬季节性的常发病,会出现口疮、靡烂、或皮肤疱疹。原因多种多样,大部分以病毒性为主,一般会造成饮食吞咽困难,对于动物的采食方面有影响,动物会渐进性消瘦,重症的会继发其它类型的疾病,加重病情。比如在奶牛上会造成乳房炎。吉林省梨树某牛场发生上述类型疾病,严重的牛在口腔内形成手指肚大小的溃疡灶。牛零星采食细长干草,部分牛精神萎顿,流涎。建议方案,将山大黄末撒于疮口处,半天撒一次,同时辅以对症治疗,两天后,牛精神渐好,采食量增加,伤口变小,有的已愈合。胃热不食:一般指劳役过度或饮喂失调,也有夏天因干热所致的不食,精神萎顿,耳耷头低。又指轻度的中暑。河南某牛场,2012年7月份,因天气炎热所致,呈现长期不食症状,牛体消瘦严重。在饲料中加入山大黄末,同时,辅以避热,增强饮水措施,两天后饮食正常,整个夏季,隔一周用一次山大黄末,牛场没有再出现其它变化,安然度夏。山大黄末的免疫增强作用:山大黄中含有大量的山大黄多糖,具有很强的免疫增强作用,据报道,山大黄多糖10毫克/千克体重对小鼠抑瘤率达56.2%-64.4%,与环磷酰胺联合抑瘤率达90.4%。同时能增加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临床上,本品在猪场保健与疾病治疗中作用可以达到黄芪多糖的作用。对于各种病毒病的治疗配合抗生素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使用疫苗前,使用本品,可以起到疫苗保护剂的作用,能迅速增加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提高抗体水平,免疫后连用1-2天,效果很好。沧州某鸡场,使用山大黄末、黄芪多糖,做对比实验,连续使用3批肉鸡,山大黄末的免疫增强作用不低于黄芪多糖。烫伤,烧伤中,在伤口上撒下山大黄末或涂上加入山大黄末的麻油包扎,可以有力的抵抗感染,促进机体受损细胞的快速增殖。这个和治疗腐蹄病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报道称,使用山大黄末加麻油治疗烧伤,在两个小时内就可以起到止痛生痒作用。比一般的使用抗生素的方式,可以加快一倍的恢复速度。三、用药禁忌 体虚及胎前、产后忌用。山大黄的功效确实,价格低廉,适合在兽医临床上加大推广力度。山大黄末的其它功效还在探索中。(责编 兽药营销网 李岩石)转载请标注:源自:兽药营销网 违者必究!!!邀请您点击注册注册兽药营销网会员,免费发布各类文章和信息。如果您对本网好的建议,请联系编辑小李 QQ:1329060957 电话0311-8610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