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其他 » 正文

家禽徜徉在林中——榆中“林禽共育”助农民致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0  来源:榆中县农牧局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85

近日,记者在榆中的北山贡井林场的一片人工树林里看到,2万多只土鸡追逐着,有的昂起脖子啼鸣不停,有的窝在树丛中一动不动,更有“好事着”竖起鸡冠和同伴争斗着……这就是榆中县一个借林养鸡走“林禽共育”致富路的一个典型。

据了解,近两年来借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榆中南北山农民在集体林、退耕还林地重点圈养或者放养家禽,不仅为当地林业生态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走新型致富路创造了绝佳的模式。张守雄,贡井乡鲁家沟人。他创建的榆中县欣源绿色种植养殖产销专业合作社正是“林禽共育”发展模式下的产物。他依靠老家贡井乡鸡冠梁的大片林地散养土鸡已有多年。2011年,张守雄与榆中县林业局合作,双方按照“林禽共育”的发展思路,流转土地4000多亩,开始大规模造林绿化,走“生态林+经济林+养殖”的可持续种养结合模式之路。2012年,他的散养土鸡养殖数量达2万只,年利润达到40万元。在刚刚种植了130多亩核桃苗的林地里,张守雄仔细地查看着每一个树苗的成活情况。他告诉记者,要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不仅将散养土鸡的规模扩大,还要让附近的几座山头披上绿装,并带动更多的当地群众一起走上致富路。

2012年,他的合作社就吸纳当地农民10多人来打工,支付劳务费用20多万元。崖头岭村的白富民说,自己由于年岁大了,加上还要照顾家里的地,不能出外打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多亏了小张的合作社吸纳了他,让他在家门口就能打到工,既能挣到1万多块钱贴补家用,又能照顾好家里。林下养禽的“林禽”模式在榆中南北两山地区让百姓切切实实尝到了致富的甜头。隆兴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在通过流转承包的50亩果园内放养大雁2万余只;贡井乡佐堤村村民刘吉仓在成立榆中吉仓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后,通过合作社发展散养鸡项目,在退耕地散养土鸡8000只,并带动本村其他10余户农户散养土鸡4000只。而通过北山土特产专销部统一销售,每只鸡销售价45元,总收入54万元,纯收入达10万元。“从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高度出发,鼓励发展林下经济是当前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从去年年底以来,我们已经积极编制了《榆中县林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规划从2012年至2015年,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林下产业,全面推广发展林下经济,到2015年累计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6.2万亩,创造产值5888万元,新增就业岗位800人。”榆中县林业局局长雍雅明对记者说。

据了解,榆中县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为南部二阴林下经济建设区、中部川塬林下经济建设区和北部干旱林下经济建设区三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建设区域。利用不同区域的自身特点,广泛推广林下高效种植养殖的各类模式,并努力提高产业化程度。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