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规模化猪场内猪蛔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9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82

 

前言:随着现代化养殖模式的不断推广,猪蛔虫病在实际成产中越来越少见。但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猪蛔虫病确确实实的存在,而且在不断的给我们的养殖带来影响,造成更大的养殖风险。发病原因:猪蛔虫是猪肠道寄生的大型蠕虫之一,虫体以肠黏膜表面物质和肠内容物为食,虫卵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猪在采食或饮水时吞食感染性虫卵,从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到发育为成虫须经2~2.5个月。如果环境卫生不良,造成母猪乳房污染虫卵,造成仔猪在吸奶时感染;如缺乏全价饲料喂养,常可引起大批发病。猪蛔虫的生活史:1蛔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刚产出的虫卵属单细胞期,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开始发育,如在28~30℃时,经10天左右即可在卵壳内发育形成第一期幼虫。2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一次蜕皮,变为第二期幼虫,仍在卵壳内。再经过3~5周的成熟过程,才能达到感染性虫卵阶段。3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化。两小时内,多数幼虫随血液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少数随肠淋巴液进入乳糜管,到达肠系膜淋巴结。

此后它们钻出淋巴结,由腹腔钻入肝脏;或者由腹腔再入门静脉进入肝脏。4在感染后9~10h,最多1~2天内,幼虫可以出现于肝脏。大约在感染后4~5天,幼虫在肝内进行第二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又随血液经肝静脉、后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并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5感染后6~8天,在肺泡内即可发现少数第三期幼虫,感染后第9天达最多,直至第12天还有幼虫进入肺泡。凡不能到达肺脏而误入其他组织器官的幼虫,都不能继续发育。6幼虫在肺内经5~6天,进行第三次蜕皮,生长迅速,可比初进入时增大5~10倍,已能用肉眼看到。第四期幼虫离开肺泡,进入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再上行到气管,随粘液到达咽部,再经食道、胃返回小肠。大约在感染后21~29天进行第四次蜕皮。逐渐长大,变为成虫(雄虫和雌虫)。7自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到达猪小肠内发育为成虫,约需2~2.5个月。猪蛔虫生活在猪的小肠内,以粘膜表层物质及肠内容物为食。在宿主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自行随粪便排出。如果宿主不再感染,大约第12~15个月,可将蛔虫排尽。危害:1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造成各器官和组织的损害,特别对肝和肺的损害较大。幼虫滞留在肝脏,尤其在叶间静脉周围的毛细血管时,造成小点出血、肝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或坏死。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使血管破裂,造成大量的小点状出血。 感染严重时会引起整个肺的出血性炎症(蛔虫性肺炎),出现咳喘,有些患隐性流行性感冒、气喘病和猪瘟的病猪,可以由于蛔虫幼虫在肺部的协同作用而病势转剧,造成死亡。2有虫体感染的猪群,出现营养缺乏症,生长缓慢,抵抗力低下,从而导致免疫接种失败,疾病的爆发等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给养殖业带来了更大的养殖风险。3在严重感染时,亦可因虫体夺取营养、毒素作用及机械性刺激和阻塞等引起严重危害,甚至造成死亡。如寄生数量太多时,有时在小肠内扭结成团,造成肠阻塞,严重时可导致肠破裂、肠穿孔,并继发腹膜炎,引起死亡。临床诊断:据猪e网网友了解到患蛔虫病的猪常表现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食欲减退、异食、营养不良、贫血、黄疸;感染严重时表现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增快、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另外蛔虫具有异位游走特性,在饥饿等应激条件下,蛔虫可进入胆管,引起呕吐、剧烈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治疗:信得虫清200g+黄金维他500g拌料500kg连续饲喂一周在用药后5—7天后再用药治疗一次,以驱除又发育成的蛔虫成虫。对于继发肺部感染,体温升高、气喘、咳嗽明显的猪,必须同时使用混感刹1kg+混感佳500g拌料一吨饲喂。预防:定期驱虫: 育肥猪可在50—60日龄和80—90日龄各驱虫1次母猪产前2~3 周驱虫1次后备猪配种前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驱虫2次新引进猪须驱虫后再和其他猪并群保持猪舍和运动场清洁:猪舍应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避免阴暗、潮湿和拥挤。猪圈内和运动场要勤打扫,勤冲洗,勤换垫草。定期消毒: 欧福迪 1:800无死角消毒做到每周至少2次有效消毒.猪粪的无害化处理猪的粪便和垫草清除出圈后,要运到距猪舍较远的场所堆积发酵,或挖坑沤肥,以杀灭虫卵。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