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浅述鸡球虫病的病原及其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94

 

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技术部朱红军王华听病原体目前全世界报道寄生于鸡肠道的球虫共有9种,即柔嫩、毒害、巨型、堆型等,其中柔嫩致病力最强,危害最大,因寄生于盲肠故又名盲肠球虫;毒害、巨型和堆型等常寄生于小肠,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造成不同的病例损伤,尤其是毒害(又称小肠球虫)致病力和危害仅次于盲肠球虫;和缓、早熟、哈氏和变位等致病力均较弱,前三者寄生于十二指肠和前1/3段空肠,后者寄生于回肠和空肠后1/3段;布氏寄生于回肠、直肠以及盲肠近端区,致病力较强,可引起肠道凝固性坏死和黏液性出血性肠炎。临床病症1.急性型多见于15日龄~50日龄的雏鸡,主要由柔嫩和毒害引发。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松,排水样稀便甚至血便;后期鸡冠、肉髯苍白,消瘦,多数鸡于发病3天~5天内衰竭死亡。剖检可见两侧盲肠明显增粗呈暗红色,肠管内充满血液或血块,或混有血液的干酪样物;肠壁增厚,黏膜上有点状出血,严重时黏膜脱落,有分散的溃烂灶;小肠高度肿胀、充血、出血、坏死,在肠黏膜的病变处可见到许多红白相间的斑点。2.慢性型和亚急性型多见于4月龄~6月龄的鸡或成年鸡,病程稍长,主要由巨型、堆型、布氏等引发,症状无急性型明显,主要表现为贫血,食欲减少,进行性消瘦,生长缓慢,羽毛松乱,产蛋量下降,呈间歇性下痢,死亡率较低。剖检可见小肠肠壁增厚,黏膜水肿、充血、出血,可见灰白色坏色点;肠内容物呈褐色或红褐色黏稠液体,有时混有很小的血凝块,严重时病变可扩展到整个小肠。综合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和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强化饲养管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干燥,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一般消毒药很难杀死球虫卵囊,对空鸡舍最好选用火焰消毒法,以彻底消灭球虫卵囊。药物治疗用于治疗和预防球虫病的药物有两大类:化学合成抗球虫药和聚醚类抗生素,前者常见有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尼卡巴嗪、氨丙啉、常山酮、磺胺类(SQ、ESb3等)以及增效剂乙氧酰胺苯甲酯等,后者常见有盐霉素、马杜拉霉素、海南霉素等。结合球虫生活史和药物作用峰期,合理选用不同的药物对球虫进行防治。一般情况下,球虫感染前3天为无性生殖阶段,待出现血便时已经进入有性生殖阶段。作用峰期在球虫感染后第1天~2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弱,多用于预防和早期治疗用,而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的第3天~4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强,多用于治疗应用。推荐方案:雏鸡7天~10天,用新球宝(兑水500升/100毫升)/丰强球救(兑水升/100毫升),饮水连用5天,对球虫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疫苗免疫目前可供使用的疫苗有强毒苗和弱毒苗两种。虽然球虫疫苗的使用不很普遍,但是实践证明其效果良好。据报道,国内研制成功晚熟系球虫苗Einerirac以及早、中、晚熟系联合球虫苗Einerirac.plus,在1日龄~3日龄采用拌料、混饮、滴口、喷雾等方式接种,均具有良好效果,其中以滴口法最佳,喷雾法应激最小。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