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当前我国鸭新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动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8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50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鸭业的迅速发展,鸭病的流行动态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由于目前我国的养鸭仍是以“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为主,加之地区间市场交易频繁,使得鸭病的传播与流行变得更容易。而病毒与细菌的变异和进化,使一些老病出现了新形式,新病、新血清型又不断出现,给鸭病的诊断与防制带来较大困难。现就近几年我国鸭新发疫病做一综述。

1 鸭盲肠肿大坏死症(暂名)

近年来,在福建省某些山区放牧肉鸭出现了一种以盲肠肿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新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番鸭和半番鸭,其他品种鸭未见发病;发病日龄18~20日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冬季;发病率20%~50%,死亡率10%~50%,若治疗不当死亡率更高,7~10d后死亡率逐渐降低。患鸭表现精神委靡、减食或拒食,腹泻,排黄褐色或黄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常粘有黄色稀粪。耐过鸭则表现生长发育迟缓。病理变化以两侧盲肠异常肿大,盲肠表面有点状或斑状坏死,肠内有黄褐色或黑褐色糊状物内容物为特征。江斌等[1]通过检验在盲肠内检出大量大小平均为1.768 nm×1.407 nm的吸虫,通过对虫体和虫卵的鉴定,初步判定该病是由棘口目光口科球孔属的一种新型球孔吸虫引起的。

2 鸭新黄病毒病

从2010年4月开始,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产蛋鸭群发生了一种以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之后迅速蔓延至国内其他主要养鸭地区,如浙江、福建、两广地区、安徽、江苏、江西、河南、山东、河北和北京等地的鸭场。该病主要危害蛋鸭、肉种鸭(樱桃谷鸭、北京鸭等)和野鸭种鸭,但鸡和番鸭未见发病。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病鸭临床表现为高热、食欲废绝,产蛋量急剧减少,可在4~5d内从90%降至10%以下,甚至停产。部分病鸭腹泻,粪便稀薄,拉绿色水样便。双腿瘫痪,向后伸展。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卵巢,表现为卵泡出血、变性和破裂;脾脏肿大明显;肝脏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疾病的爆发和流行给蛋鸭和种鸭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病原分离和系统的实验室诊断,确定本病为一种新的黄病毒感染[2],从基因组序列上分析目前流行的鸭黄病毒属于黄病毒属Ntaya病毒群中Tembusu病毒[3]。

3 鸭产蛋下降综合征(暂定名)

2010年4月份至今,在福建、浙江、山东等地的产蛋鸭群发生一种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高峰期鸭群,不同品系的鸭均可发生,不同品种鸭在发病率、死亡率及产蛋下降幅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病鸭临床表现拉黄绿色稀粪,共济失调,流泪,产蛋量下降30%~90%不等,甚至停产,从发现产蛋下降到降至最低约需5~7d,维持7~10天后缓慢恢复,恢复期大约需要3-6周,但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蛋壳质量在整个发病期内变化均不明显。部检可见卵泡出血、萎缩、变形,输卵管萎缩变细;心肌出现白色条纹状坏死。胰腺出血、坏死。范根成等研究病原后初步认为可能是一种病毒[4]。傅光华等报道,从临床表现产蛋下降、产蛋异常的180日龄种番鸭输卵管粘膜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经PCR测序鉴定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EDSV 100kD蛋白序列比对,同源性100%[5]。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