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病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0  来源:猪价格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6

养猪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特征的疾病,其中有些是最重要的疾病,也有作为继发性感染的疾病,还有在霉菌毒素的压力下发生的异常疾病。

有些疾病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阶段,如猪瘟、口蹄疫、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等;而某些疾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或重要性不同,如大肠杆菌可以引起哺乳仔猪的黄痢、白痢,也可引起断奶仔猪的腹泻,在母猪大肠杆菌可引起乳房炎、子宫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伪狂犬病毒可引起母猪的流产,也可引起仔猪的腹泻、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症状。

【哺乳仔猪阶段】

主要的疾病有仔猪红痢、黄、白痢、轮状病毒性腹泻、仔猪球虫病等。红痢主要发生于产后3天内,以急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本病死亡率相当高。直接原因是魏氏梭菌的感染,间接原因是环境卫生、消毒不彻底等,也与环境温度低有关。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发生于产后的第3至第7天,直接原因是大肠杆菌感染,间接原因是环境温度低、母猪发生乳房炎、子宫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或采食量低导致的泌乳量减少。仔猪的腹泻与其初生重量也有直接的关系。有时新的铸铁地板带有很多毛刺,可损伤关节皮肤,使关节炎的发病率提高。

管理要点

母猪管理:母猪进产房前,产房的地面、猪栏一定要彻底消毒,干燥至少一周才能进猪。母猪一定要全身清洁并消毒,特别是阴部和乳房。产房的温度要适宜,夏季产房温度高,将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导致产奶量降低。冬天如果仔猪保温区的温度低,可降低仔猪的抵抗力,使腹泻的发病率显著提高。

仔猪管理:仔猪应尽早吃上初乳,即产后6小时内吃上足够的初乳,可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减少腹泻以及猪瘟、五号病等其它疾病的发生。仔猪断尾、剪牙器械应消毒,减少通过伤口感染的机会,操作完后最好注射一针抗生素,可以防止链球菌等的感染。

药物预防:母猪产前产后各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将明显降低母猪子宫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泌乳量,提高哺乳仔猪的采食量,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如果后期的呼吸道病严重,则可在开口料中添加支原净150ppm+硫酸粘杆菌素100ppm,连用2周。4-5日龄仔猪灌服百球清等抗球虫药,可以预防因为球虫感染造成的腹泻。

【保育阶段】

此阶段是仔猪抵抗力最低的阶段,因为经过断奶、转群、换料以及高密度饲养的应激反应,仔猪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而且,仔猪断奶前后的母源抗体已经降低到最低,接种疫苗的主动免疫应答尚未产生。为了保温,猪舍的门窗关闭,限制了空气的流通,使空气中氨气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大大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因此保育仔猪阶段是最容易感染疾病的阶段,虽然有些疾病不在保育阶段发生,或发生很少,但大部分是在此阶段感染的。

保育阶段容易感染的疾病很多,如断奶后腹泻、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Ⅱ型链球菌性脑膜脑炎、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病、结肠螺旋体感染、回肠炎、猪痢疾、关节炎等,有时还会发生典型或非典型猪瘟;如果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超标,可能使得这一阶段疾病更加复杂,象雾里看花一样模糊不清。

一旦出现上述问题,保育舍很容易发生生长停滞,一般影响生长达3-7天,严重时有的猪可能变成僵猪。死亡率和淘汰率提高。而保育阶段频繁接种疫苗,也可影响仔猪的生长。

管理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断奶时应该按体重将仔猪分开饲养,使同一栏内的仔猪保持相似的采食量,否则容易出现均匀度差,瘦弱仔猪抵抗力更低的现象。断奶仔猪的环境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8oC以上,特别是断奶后的第一周。环境温度提高,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抵抗力,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要确保空气质量,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机会。尽量降低保育猪的饲养密度,因为密度和生长速度成反比。创造舒适的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仔猪的生产性能。

饲料:使用质量好的饲料,或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降低应激反应对仔猪的不良影响。尽量刺激仔猪的食欲,提高采食量。试验证明,断奶后每天多采食100克,保育期结束将多增重1.5公斤,而且可保证免疫系统的充分发育。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公斤/吨,将由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免疫抑制降到最低。

药物:断奶后的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连用2周。可防止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细胞内劳索尼亚菌、结肠螺旋体等的感染,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如果断奶后的链球菌感染较严重,则可在以上配方的基础上添加阿莫西林175ppm,这样看似增加了饲料成本,但由于猪的健康状况好转,节省了注射药物成本和人力的浪费,并可加速生长,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生长育肥阶段】

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相对保育猪强,正常情况下,发病率、死亡率均很低,但有些疾病仍会在这一阶段发生。如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等。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损失不大,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最终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这些疾病大部分是在保育阶段感染的,因而如果能在保育阶段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和药物预防,生长育肥阶段的发病率将会大幅度下降。

管理要点

饲养管理:猪群的密度一定要合理,实践证明,密度越高,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饲料: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公斤/吨。

药物: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在发病前的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或强力霉素150-200ppm,连用7天,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降低胸膜肺炎的发病率,而且也可防治猪痢疾、结肠炎和回肠炎。

【种猪】

后备母猪是一个种猪场的未来和希望,因而应当特别注意后备母猪的管理。后备母猪对很多疾病的免疫力还不足,因此不一定能通过初乳保护仔猪,甚至有可能将疾病传播给其后代。如后备母猪的支原体阳性率可达70%,2-4胎的母猪支原体阳性率只有40%;增生性肠病(回肠炎)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经产母猪。母猪的主要问题是繁殖障碍,可由环境因素、营养、饲养管理不当引起,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传染病。如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非典型猪瘟、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后备母猪管理程序

一般后备母猪需要经过2次选择才能合格。6-9月份出生的仔猪性成熟的比例较其它时间出生的低23%以上。初次选择后,在配种前应该完成第二次选种,那些注射疫苗过敏的猪、生长缓慢和贫血的猪、用冷水刺激后皮肤苍白、背毛直立并发抖的猪应该淘汰。接种疫苗和驱虫:在配种前要完成大部分疫苗的接种工作,如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细小病毒疫苗、有时甚至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等。用药物驱除后备母猪体内外的寄生虫。

饲养管理和催情:控制采食量,控制后备母猪的体形,不能过瘦,也不能过肥,否则发情不正常。

药物净化:在后备母猪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配种前连用7-10天,可以净化支原体、回肠炎、胸膜肺炎、猪痢疾等。配种后一直到分娩,猪群的生产情况将非常平稳。

传染病引起的繁殖障碍主要依靠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结合疫苗接种。而由于环境问题导致的繁殖障碍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管理进行预防。如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流产,可以通过滴水降温、降低密度、增加通风等实现。母猪在配种后到胚胎着床的阶段,对高温特别敏感,此时应注意降温。严格按要求饲喂,使猪的体形保持标准。如80天以前限饲,后期加强营养。

营养一定要平衡,注意补充维生素A、D、E以及生物素等。

总之,猪病很多,要有效控制不同阶段的猪病,不能只靠疫苗和/或药物,必须结合饲养管理的改善、生物安全的加强等。任何一种药物,只有合理使用,才能获得理想效果。对连续生产的猪场来讲,要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必须在各个阶段都严格实行全进全出。防患于未然,将大大降低猪场的生产成本。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